第352章 群情洶洶護甲骨(1 / 1)

十天之後《蘇州旬報》發出相關報導,報道中詳細敘述了河南安陽甲骨發掘的價值和甲骨社入不敷出、大量珍貴甲骨,無法保存的情況。

報紙上表示雖然王文龍和江南的許多師生都捐錢支持甲骨發掘,但是這些錢也撐不了多久,主要原因是朝廷不給予支持,所有發掘的人力物力都需要私人調動,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簡直是一個無底洞,甚至參與挖掘的文人還可能因為乾犯相關率條而受到指責。

《蘇州旬報》的相關報道,用了整整三個版麵,介紹了河南安陽甲骨發掘工作的始末,甚至是一些甲骨社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將甲骨文這一重大發現直觀地呈現在了江南讀者麵前。

王文龍用自己的真名下場寫社論,立場鮮明的表示:“前人所研究之金石學隻不過是對二三出土器物做研究,可以以為是興趣使然,然而甲骨的數量已然接近萬片,文字上十萬,且都是源自同一時期,並可以幾乎確定為商人王室器物,以上古之時書寫文字難度,安陽所聚集之甲骨數量,說是商代官修典籍也未嘗不可。此等史料該由朝廷重視且保護!且甲骨脆弱難以保存,任何拓片、搬運行為都需仔細。為保上古文卷不失,應考慮甲骨社社員意見,是否就於安陽本地修繕房屋儲存研究,或仔細斟酌運送之法?若依舊如過去官方修史之法,將甲骨全部運送京城整理,路上難免會有損失……”

安陽甲骨的發現是這幾年整個大明文人士大夫間都在流傳的一件重大消息,隻不過這件事的流傳範圍一直限定於屬能夠接觸到金石學的水平較高的士人階級,普通百姓許多還根本不知道什麼甲骨文。

而《蘇州旬報》的這一係列報道,卻是第一次將甲骨文介紹給整個江南的百姓,迅速便引起轟動。

不光是識字的群體,就是普通百姓也通過大量的活報攤聽說了甲骨文的相關新聞,首次知道在河南安陽挖出了先商時期的古文獻,而且知道這些文獻的時代太早,當時連紙張都沒有出現,所以隻能刻在甲骨上,上麵的許多內容都還無法辨識,但是因為文人們財力不足,加上官府也對之不聞不問,這些發掘出來的甲骨正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聽到這樣的消息,眾人瞬間就緊張起來。

不管是文人學者還是士紳官員,甚至不識字的小農小商人,全都反應熱烈,希望朝廷趕快保護這些甲骨。

中華文化自古就尊重文教,有敬惜字紙的傳統,就連不識字的叫花子都知道寫了字的紙張不能用來擦汙穢之物,那叫侮辱聖賢。

而現在有十幾萬個古人記載下來的古字放在安陽,卻隻有一些文人勉力保護,這情況顯然是連最底層的百姓都不能接受的。

而這報道從江南文人薈萃之地發出之後很快便向南北傳播,在南方湖廣以及北方的關中、京師、山東、河南、河北都引起文人的強烈反應。

眾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幾乎一邊倒的在罵方大美對地方上管理不善:甲骨這麼寶貝的東西出世早應該向上彙報,百姓破壞甲骨,也不應該不聞不問,情況惡劣成這樣,他這河南巡撫是乾什麼吃的?

接著對輿情反應最迅速的東林黨人也隨之而上,一大批東林官員上疏希望保護甲骨,順便將攻擊矛頭指向浙黨官員。

東林官員以為葉向高之前早就上疏皇帝請求保護安陽甲骨,當時便是浙黨的沈一貫為首表示現在正是用人緊張之際,實在沒有人力去做保護甲骨這種事情,以至於將保護甲骨的條陳給按下,現在若是文物有所損失,除了怪罪方大美以外,也應該算在沈一貫的頭上。

沈一貫也不敢和洶洶議論對抗,他先自辯表示真的是因為朝廷缺官才難以麵麵俱到,接著又聯合浙黨大臣上疏要求補齊官員名額。

就是萬曆皇帝也不得不有所反應,一方麵斥責方大美,另一方麵明確讓內閣派人去了解情況。

河南開封府,方大美的官邸之中。

方大美皺著眉頭對身邊的方大鎮道:“同野,千算萬算,想不到這矛頭還是向我來了,叫我去管安陽府的甲骨發掘,我一身挑兩職,想出開封府都難,管得過來麼?”

一旁的方大鉉道:“此乃無妄之災也。”

方大鎮、方大鉉和方大美都是安慶人,是同輩的遠房兄弟,方大鎮比方大美晚兩年中進士,至於方大鉉則是方大鎮的親弟弟,如今隻是舉人。

方大鎮聞言說道:“我看這都是那江南的東林黨有意整人,就以那王文龍為首,專一的挑唆是非。此番我回安慶,定要為你去找那王文龍理論理論。”

方大鎮比方大美年紀小一些,卻更是嫉惡如仇,當年萬曆十七年方大鎮中進士之後放了大名府推官,他一到任上就開始平反冤案,一任官做完救了一百多人的性命,也因此得罪大量權貴,當地有錢有勢的人家巴不得他走,於是方大鎮迅升到禦史。

可惜方大鎮得罪人太多被升到禦史的位置上也坐不久,處處受氣,方大鎮一怒之下乾脆請病假回老家,到如今他已經請了十五年的假了。

方大鎮的性格嫉惡如仇,覺得王文龍是整人,對他觀感極差。

反而還是苦主方大美聞言幫王文龍辯解說道:“王建陽也是為了保護甲骨,若不是他一力推動我等,都還不知道安陽的甲骨發現有如此的價值,而且保護情況如此困難。”

方大鎮生氣道:“黃中,你好癡性!人家害你,你還為他說話。”

“同野這話重了,”方大美搖頭道:“我也是想要保護甲骨的,隻是須和王文龍等人交流一下,河南一省今年也受了災荒,哪有多少餘錢去進行保護,隻求他知道了我的難處,不要再一力攻擊我這巡按便好。”

“似這樣說,人家隻會更加欺負,”方大鎮冷笑說道:“這次去江南,我就先去找那王文龍,若是他不肯收手時,我也在南京跟他打筆仗,看誰罵得過誰!”

三人全都是南京安慶府人士,同出桐城方家,江南絕對算他們的主場,而且安慶府是這年頭科舉的大府,光是萬曆初年至今就已經出了二十八個進士,幾乎全都纏枝蓮蔓,方大鎮若是動用關係,還真能在江南和王文龍鬨一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