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瘟疫論(1 / 1)

曆史上吳有性寫出《溫疫論》的背景是崇禎末年的大瘟疫,那場瘟疫全國橫行十戶九死,河南、河北、山東、浙江等人口聚集區,“五六月間,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口僅存者”。

一些學者認為滿清能夠成功入關也和這場大瘟疫不無關係,起義軍反複騷擾幾遍都還沒有崩潰的河南河北,清軍一到卻幾乎是望風而降,以大明的情況再怎麼樣潰敗的也不會那麼快,如果真出現了死亡率這麼高的瘟疫倒是比較能夠解釋。

當時的醫生用治傷寒的方法醫治全部失敗,醫生旁皇無措,吳有性也終於悟出不能全信古書的道理,寫下“守古法則不治今病”的判斷,開始研究當時的瘟疫之症,從頭摸索出一套新的治療方案。

後世學者考證認為這場瘟疫其實就是鼠疫,而且還是海外輸入的新品種。隨著隆慶開海,大量海內外交流自然會帶來新的傳染病。有港口的詔安突然發生前所未見的瘟疫也不是怪事。

王文龍也不知詔安流行的究竟是什麼病症,但是他卻知道控製傳染病的最佳辦法。

王文龍引導說:“先生不如試用實驗之思維,雖然詔安大疫,但總有一些人能夠幸存,先生可仔細回憶,其中有無地方幸存者特彆多,他們又和彆處有何不同?”

王文龍說道:“這也算是一種實驗,隻不過是多場實驗同時進行,有人染病有人幸存,幸存者聚集之處多半因為他們做了什麼可以避免染病的辦法。”

他這話一下提醒了吳有性,吳有性皺眉思索:“詔安有海港,港中多是青壯,但即使如他們也多有染病的,可見此病厲害,並非身體強壯便能逃過一劫。”

想著想著他突然說道:“如此說來倒有一處地方,那是詔安縣一處名為洋尾的村子,我回莆田時經過此村,發現村中幾乎無人染病。”

“此村可是在詔安外圍?”

吳有性搖頭說道:“地雖偏遠但不是人跡罕至之處,詔安有條東溪,溪水在縣界分成東溪乾流和支流滸溪入海,洋尾就在兩溪夾角處,村中常有人到縣中的宮口港去做工的,隻不過地震之後,此地交通斷絕,若非行船北上意外擱淺我也不會到這村中。”

吳有性越想越是奇怪:“怪哉怪哉,若是地震之後起邪風帶來風寒,那洋尾正當著風口之上,如何彆處人都患病,獨獨他村中得以保全?”

吳有性還在奇怪而王文龍則是已經反應過來:

洋尾村顯然是在河中三角洲地帶,地形也不算平坦,平時隻有人口外流到縣中的港口去做事,大災之後交通斷絕自然也沒有多少人回村,傳染病例輸入肯定少。

這時的醫生往往以為傳染病的起源是風邪瘴氣,所以吳有性對於同處一地的一個村莊病人格外少會覺奇怪。

王文龍加以引導問道:“這村子地震之後與外界交通斷絕,沒有多少病人到來,是否就是他們村中不染病的原因?過去的瘟疫或許是風寒暑濕入體,但也許這次瘟疫卻是從人身上傳入,也許正如風氣寒氣一般,人身上也有一種戾氣,傳入人之口鼻就可使人得病。”

“戾氣說”曆史上就是吳有性指出的,他認為疾病不一定是通過自然環境感染,還可能通過接觸患者感染,而“戾氣”進入人體的途徑是通過口鼻傳入。

吳有性一愣,細細思索王文龍所說的可能性,然後便越想越驚訝。

“或許正是如此!”吳有性激動說道,“也許正是這一種戾氣存在,這氣息無聲無臭,人不知是氣,稍聞之下就染疫病。”

王文龍說道:“若是如此,或許將未患病者與病人隔開,就能減少患病人數。”

吳有性若有所思,接著道:“或許還能用紗布掩住口鼻,使戾氣不得孔而入,還可在室中用藥物熏蒸,或者也能起效。”

王文龍暗暗點頭,口罩加熏蒸消毒——這也是曆史上吳有性提出來防治傳染病的辦法。

當然在這時的生產條件下,口罩能不能防住病毒還有待商榷,但吳有性起碼已經悟到了一些疾病可以人傳人,潛伏期的無症狀患者也要傳染能力。

曆史上吳有性弄懂這一點時已經七十多歲,而如今他才不到二十。

接下來的一個下午,王文龍都在房中和吳有性討論著醫學的相關話題,吳有性對於王文龍所提出可以養一些動物用於試藥很感興趣。

對於詔安的時疫,怎麼治病王文龍沒什麼概念,但是對於控製傳染病王文龍有足夠多的親身經曆,勤洗手、勤消毒,劃出隔離區等等想法都獲得了吳有性的認可。

眼看械鬥還要打上一陣,王文龍也懶得在旅店呆了,想到歐家說不定能解決吳有性的藥物問題,他索性拉上吳有性回到奉穀。

一見到王文龍,胡氏就關切地詢問:“我聽說木蘭溪幾個渡口都在發生械鬥,正派人去找先生呢,靜觀先生沒受什麼驚嚇吧?”

“今日方見到興化之風氣,果然民風健盛。”王文龍無奈搖頭,胡氏聞言卻隻是一笑。

他們歐家在這種事情上也沒少參與,歐家的港口名額就是靠械鬥打出來的,這種事上胡氏自己也不乾淨。

王文龍拉過一旁的吳有性跟胡氏介紹說道:“這位是吳中名醫吳有性,字大可,他這次是專門去往詔安治時疫的。”

他道:“吳先生醫術高超,隻是苦於手中藥品用完,是以我專程帶他來求夫人,想問府中還是否有藥品存餘?”

胡氏並沒有因吳有性麵貌年輕就看輕他,臉上十分熱情,“原來是吳郎中。”

他請兩人坐下,然後便叫來自己家中一個熟悉藥物的管事。

那人看看胡氏的臉色,便轉而詢問吳有性道:“不知這位郎中要些什麼藥材?”

吳有性開口說了幾味藥。

管事又問:“要什麼產地的,怎樣炮製?”

王文龍見胡氏在一邊臉露微笑,沒有絲毫乾預的意思,知道這是她在考教吳有性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