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這個世界也三個多月了, 寧貞基本了解了這裡的生活常識,原主的課本都過了一遍,隻有數理化摸不著頭腦, 數學的加減乘除寧貞是會的, 其他就實在為難她了, 好在生活中也用不到解方程式。
文科她過起來很輕鬆,便是枯燥的政治課本, 她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而且她還養成了每天看新聞的好習慣,寧父嘀咕女兒提前進入老年生活。
網絡上總結國內新聞每天都是自己國家一片祥和安康蒸蒸日上, 國外水深火熱, 天天打仗恐襲, 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
寧貞覺得不是,主播嘴裡平平淡淡的一句話, 你要會解讀,不會解讀,隻能流於表麵。
不過老百姓也沒這時間精力去解讀這些,說實話也不會。
等到把這個世界了解的七七八八了, 寧貞大家宗婦的責任心就冒出來了。
在上輩子,不管是寧家還是高家, 那都是有糧倉的, 這麼說吧,遇著天災顆粒無收,餓死的都是老百姓,高門大戶是不用擔心沒糧吃的。
因為他們每家囤的糧供應自家吃個三五年甚至更長都不是問題,這不單單隻是主人能吃飽,家裡的下人, 親朋之類的都不會餓肚子。
親朋不用擔心,反正家家都有糧倉。
家裡的下人也是要保證的,否則外頭餓紅了眼的暴民搶糧,誰守衛,誰保護?
而且還會遇到領兵的征糧要糧,大戶人家基本都能拿得出。
這可不是一斤兩斤的糧食。
高家就有不少糧倉,每年新糧入倉,存放時間久的舊糧就會拿出來消耗掉,總體存糧隻會增加不會減少。
便是普通百姓家,備個三五個月到半年的糧也不稀奇,鄉下人家家裡不存滿一年的糧就要餓肚子。
但是在這個世界,因為物資太過豐富,基本沒有人家會囤糧,鄉下可能還好些,城市裡人們追求新鮮,菜幾乎都是天天買的。
國家強盛,有著強大的倉儲和運輸能力,也供得起民眾這樣生活。
但寧貞還是擔心。
她了解到哪怕科技發達,糧食還是來自於土地,一旦有什麼意外,家裡沒糧怎麼辦?
寧家的存糧在寧貞眼裡等於沒有。
寧母買米都是五斤十斤一買,吃完了再買,美其名曰新鮮還能換換口味。
這在寧貞看來一點都不可取。
她從網絡上了解到哄搶這個詞,也就是說一旦發生了不可控的意外,民眾們還是會搶購物資的,哪怕媒體一再呼籲物資充足,不必哄搶,老百姓還是不聽的。
寧貞也從寧母那裡聽到過搶鹽,搶米,搶方便麵,搶藥的事,她一開始以為是強搶,後來才知道是搶購。
這說明什麼?說明即便物資豐富,老百姓的抗打擊能力卻不高。
意外發生,老百姓隻能依靠國家,而國家如果顧不過來呢?那老百姓隻能完蛋了,哪怕國家有物資,怎麼才能第一時間送到百姓手裡?
這勢必無法全都兼顧,肯定有很多人是得不到及時救濟的。
這個世界人們追求錢,但在寧貞上輩子,銀子雖然重要,不過世家豪門對糧食也是極為看重的。
這個和生產力有很強的聯係,上輩子的生產力和這裡完全不能比,但寧貞覺得居安思危也很重要。
手裡有糧心裡才不慌,可家裡隻有一點米,雙開門大冰箱裡也有一些食材,可這才多少?加上零食等物,寧貞看過,寧家的所有食物不過供應三個人吃一個星期到半個月頂多了。
這還得省吃儉用,這點東西根本給不了寧貞安全感。
於是她委婉地和寧母提了要多買一些糧食在家裡。
寧母詫異,“買這多乾嘛?時間長了不新鮮。”
見女兒堅持,於是就多買了一點,十斤米變成了五十斤,還嘀咕,“這要吃到長蟲子了。”
寧家也不是頓頓都在家裡開火,時不時還要出去吃,這五十斤米確實能吃很長時間。
寧貞,“……”
她現在知道這是代溝,她無法說服寧母囤糧的。
那就自己來!
然後寧貞發現,她還真辦不到。
囤糧囤糧,你要囤,首先要有地方吧?
寧家房子是不少,基本都出租了,即便收一套房子回來,一百平不到的地方你能放多少物資啊?
寧貞要囤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而且她考慮的不單單是自家三個人。
寧家也有親戚的,寧父有兄弟姐妹,寧母也有兩個姐姐,雖然現在親戚之間平時沒事不大來往,一旦有了意外,總要接濟一下。
寧父還有不少朋友。
另外,寧貞囤了物資,想要保下來,不也得雇人看守?
單靠寧家三人,真的來了意外,他們三個人能看得住物資?到時候親戚朋友就是最好的同盟,為什麼這個國家從古至今都有宗族勢力存在?
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抱團才能力量強大,旁人才不敢欺負。
有人要說了,那要是親戚朋友翻臉不認人,反而搶了你的物資呢?
這也是有可能的,但這個情況多半發生在物資不充足的情況下,大家都要活下去,親情的力量就沒用了。
隻要物資充沛,這個情況一般不會發生,偶爾個把極品親朋也妨礙不了什麼。
所以,按照寧貞的想法一算,囤的糧就得翻上好幾翻。
再看看自己的存款,彆看也有三五十萬的,對於囤物資來講,杯水車薪。
寧貞歎氣,心有不甘,再看看這盛世,可能是她多心了。
但她居然從網上找到了不少同好,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的急救物資,自己的囤貨,他們是一群末世論者,自詡為生存專家。
國外甚至有人還打造了地堡。
寧貞的心又在蠢蠢欲動。
不行,她上輩子接受的教育,見過的事告訴她,糧食是一定要囤的,手裡有糧心裡才不慌!
上輩子她沒挨過餓,但聽過見過不少因為沒吃沒喝賣兒鬻女的事,她一個陪嫁丫頭就是家裡揭不開鍋,父母才把她賣了的。
而且這個國家的盛世也不是由來已久,在幾十年前,這個國家也不是人人都能吃飽的。
所以,必須囤糧!
下定了決心,寧貞就要麵對兩件事,一個是囤物資的地方,另外一個就是錢,買糧食肯定要錢啊。
但這件事她得不到寧父寧母的支持。
寧父寧母再愛她,也不會變賣家產交給女兒發這種瘋。
寧貞要是想囤黃金,說不定寧父寧母還答應呢。
寧貞就開始思考,在上輩子,這種事不要她擔心,家裡長輩們和男人們比她還積極,但在這裡,她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寧正隱晦地和寧父談論過這個話題,寧父就笑她杞人憂天。
如果在上輩子,家人不支持,她就無法可想,但在這裡,女人也是能出門賺錢的。
她麵臨的兩個問題,歸納起來就是一個問題,隻要有錢,她買地方囤糧都能實現,自己的錢怎麼花,也沒人能管她。
所以,第一步,寧貞要賺錢。
隻有自己賺的錢,才能自己自由支配!
那麼問題來了,寧貞上輩子也沒賺過錢,她嫁到高家是帶了嫁妝去的,嫁妝也是寧家準備的,而原主寧珍學校畢業後也沒工作過,她們兩個說到底都是依靠父母長輩給的錢財資產過日子的。
寧貞沒覺得這樣生活有什麼問題,但現在她得不到來自寧父寧母的支持,她隻能自己賺錢。
在這裡賺錢說難也不難,隻要你願意,總能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但是寧貞覺得賺這點錢沒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想賺大錢就不容易了,高薪需要高學曆和超高的能力。
高學曆原主沒有,就普通大學畢業,高能力不是你嘴上說就行的。
而且隻要是打工人拿老板的薪水,再高也高不到哪裡去,年薪百萬已經是高級彆了,年薪千萬的人是top級了,而且這些人也不多。
想要賺得多,還得自己當老板,自己給自己發薪水。
但是,老板有大小,大老板也是一點點努力出來的,市場上淹死的小老板更多。
寧貞倒也不急,反正她不缺吃喝穿戴,也不愁沒錢花,她要做的事三五十萬的也辦不到,她習慣謀定後動。
她要了解更多在這個世界賺錢的途徑,然後看一下自己適合什麼。
這天吃完了晚飯,寧貞陪寧母看電視,她也挺喜歡看電視的,這裡的戲形式多種多樣,都很精彩。
寧母現在正在追一部古裝劇,叫什麼大某風雲,情情愛愛穿插在國仇家恨中,熱度比較高。
對於這種戲,寧貞反而沒多大興趣,在她看來太出戲了,不是人家的服化道不精心,而是再精心,在她這個土生土長的‘古人’眼裡也假的可以。
大戶人家家裡的布置,街頭小販的穿著打扮,主母,小姐,丫頭,妾室們的衣服首飾頭發包括行為,都讓寧貞咧嘴。
這是什麼感覺呢,就像外國人演花國戰爭片或是民國戲,可能外國人會看的津津有味,但花國人看了隻覺得好笑。
正好這部劇的朝代和寧貞上輩子的朝代差不多,那就更看不入眼了。
街上的小乞丐怎麼可能這麼白白胖胖,平頭百姓看到官老爺怎麼會挺直了腰直視?
這個還要離譜,外男居然混進了後院!這個家是篩子嗎?
寧貞表示真的看不下去。
寧母看得津津有味,寧貞忍不住說了一些劇裡的破綻,寧母頭都不抬,“那你怎麼知道這是不對的?人家這個劇聽說還請了曆史專家當顧問呢!”
寧貞,“……”什麼曆史專家還有我懂?
忍不住再來幾句,寧母讓她,“閉嘴,讓我好好看電視,有能耐你去拍啊!”
寧貞,“……”倒是被寧母點醒了。
對啊,為什麼不能自己拍?現在不是有那個什麼視頻直播嗎?好像也很賺錢的樣子,如果自己拍出了真正的純古風,是不是也能賺錢?
寧貞腦袋上亮起了燈泡。
她趕緊去找視頻直播的資料,得出結論,可行,但需要投資。
如果寧貞上輩子是個農家女,她現在決定做這個事,也會慢慢來,可著手裡的錢規劃,不敢超支太多。
但寧貞不是,她上輩子出身高貴,眼界也高,沒受過窮,她要拍古風就不可能將就,隻能更講究。
而且她也明白一炮而紅的道理,如果能一鳴驚人,就會事半功倍。
她想拍的第一個視頻就是婚禮,向大家展示兩千多年前真正的古人,真正的大戶人家是怎麼進行婚禮的。
寧貞開始學習視頻如何拍攝,她能整理出婚禮的整個流程,但拍攝她不懂,是要學的,倒不是說要她親自上去拍,但總要了解吧,就是雇人乾活,她也得知道流程和物價啊。
什麼都不懂,雇了人來,談都不知道怎麼談。
然後寧貞就了解到了關於拍視頻的方方麵麵,她可以雇團隊拍攝製作,但選址服化道什麼的全都得自己來。
畢竟沒人比她更懂自己上輩子的那個朝代了。
寧貞開始準備劇本,婚禮的流程對她而言反倒是最簡單的。
就從提親,相看,插簪,放定,備嫁妝等等開始,到最後新婦拜夫家祠堂上夫家族譜為結束。
有了劇本,就得要場地,要服裝道具,寧貞追求一模一樣,這個預算就大了。
她手裡那點錢完全不夠。
那怎麼辦?找寧父寧母要投資?
寧貞有些不大願意,她更想做出了成績給父母看,而不是依舊靠父母才能進行。
而且她也擔心寧父寧母不支持。
這不是一點小錢,寧家就是有錢,也不一定願意給女兒打水漂玩。
寧貞又卡住了,理解了什麼叫一文錢憋死英雄漢。
然後這天她看到了白燕妮的朋友圈,她又交了新朋友,正在陪男朋友滑雪。
寧貞眨了眨眼,可不可以找白燕妮拉讚助?
這個念頭升起來就消不下去了。
想要拉讚助,就得拿得出可行的計劃,寧貞要說服白燕妮投資,她就得給出具有說服力的計劃書。
單憑上下嘴皮一碰,讓人家拿錢,這不是騙錢麼,而且這樣做也沒人會給啊。
於是寧貞又開始學著寫計劃書,做PPT。
她忙的很,寧父寧母莫名其妙,但女兒這樣總比戀愛腦好,隨她吧。
一邊學習一邊摸索,一邊做計劃,寧貞直到年底才完成的差不多,她也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做這個,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的。
比如快過年了要陪寧母買年貨,買給親戚朋友們送的年禮。
寧父朋友多,人家送來的多,自己也要送出去。
然後寧貞就覺得現在的過年太粗糙了。
好像什麼規矩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