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韓信 嶽飛 李靖參加論道!
繼墨家之後,第二位出場的,乃是兵家。
兵家的代表,當然就是當朝的兵部尚書。
見前一個出場的墨家巨子被眾多的儒家子弟攻殲,最後狼狽地返回坐席,所以他心中還是有些忐忑的。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當兵部尚書講述他們兵家“精兵強兵”之策以及核心思想時,幾乎沒有人去攻殲他。
當然,這也難怪。
畢竟在這個諸國林立的時代,兵家雖然說影響力不及儒家與法家,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欠缺兵家思想。
據某些閒人統計,當天子李承道之後,大唐在軍隊的資金投入,就逐步開始提升。
直到擊敗拜占庭帝國之後,大唐軍費開支,相比較十多年前先皇李淵在位期間翻了六七番都不止。
更何況,身為大唐戰神、有著武德聖皇帝稱號天子李承道。
妥妥的就是一位注重「強兵衛國」思想的兵家子弟嘛。
況且大唐本就是以武立國,而且兵家跟儒家、墨家、法家,基本上都沒有什麼衝突的地方。
因此,其他學派的人也懶得與兵家爭論什麼。
畢竟兵家是鐵定能入名單的,但是呢,其影響力又注定無法跟儒家、法家競爭什麼,所以完全沒必要樹敵。
當然最最主要的是,你得看看兵家門徒那邊的陣容啊!
當朝的三位上柱國,大將軍嶽飛、李靖、韓信皆在兵家那邊!
這三位可都是為大唐立下過無數功勳、手握重兵的重臣!
在他們麵前,誰敢把說兵家不夠資格入大唐皇家學院?
要知道天子陛下可是專門成立了一所大唐皇家軍事學院,可見對兵家的重視。
第三位出場的,乃是名家。
名家,簡單地說就是辯論者,杠精。
著名的“白馬非馬”,就是名家的典故。
當然,這個典故讓名家的名聲變得很差。
但實際上名家是超前的辯證思想家,不過一般人很難理解,所以並不受待見。
在這個時代,有名的說客,包括朝中很多大臣,基本上都要學習名家的思想。
不過說實話,名家的那些思想,很容易讓人聽得暈暈乎乎,被牽著鼻子走。
反正在場的諸派學子聽了半天,也沒搞懂對方究竟在說些什麼。
當然,也沒有人去攻殲名家——因為根本沒聽懂嘛。
第四位出場的,乃是縱橫家。
縱橫家的代表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但隻是大概的思想。
畢竟縱橫家的思想,並不好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外談論。
正因為講述地很淺,因此,雖然並沒有多少人挑刺,但也沒有多少人支持。
倒是名家的有些子弟,給予了鼓掌支持。
這也難怪,畢竟名家跟縱橫家的關係很不錯,像某些知名的說客,比如曆史上著名的說客張儀、蘇秦,就兼名家、縱橫家兩家的學術理論。
繼縱橫家之後,雜家、家、農家等等,亦陸續派各自的代表出場。
不過在現場很多人看來,這些小家學派純粹就是來混臉熟的。
要麼是不能符合天子陛下“使國家富強”的要求,要麼就是本身的思想就有問題。
就比如雜家。
號稱「兼儒墨、合名法」將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其他學派的思想一鍋燉。
說得好聽是集合眾說、兼收並蓄,但事實上,這本身就有問題。
就比如說,儒家的「愛」跟墨家的「愛」。
他們兩家一個提倡區分對象、區分階級的仁愛。
而另一個提倡不分對象、不分階級的仁愛。
這本身就是相互對立的,如何談兼收並蓄?
再比如儒家講究以禮治國,仁情高於法律。
而法家提倡依法治國,法律高於一切(實際上還是有保留的),這兩者又如何兼收並蓄?
於是很遺憾地,雜家很快就被淘汰,連候選名單都沒能被列入。
連自己的思想都自相矛盾,如何拿來說服其他各派子弟?
而跟雜家一起被淘汰的,還有家。
家,說白了就是收集名人軼事、民間流傳的。
雖自成一派,但說實話確實對國家沒有什麼裨益,隻是讓民間百姓多了一種娛樂的方式而已。
這個學派被淘汰,諸學派子弟一點也不意外。
至於農家,這個學派被淘汰,就有點戲劇化了。
農家的思想很簡單,就是「重農桑、足衣食」,在這一點上,其實儒家也是支持的。
可壞就壞在,農家思想中有一部分類似墨家思想,提倡讓君主下田耕種,了解百姓疾苦。
這一點,儒家就不能接受了。
傳統儒家對農事的看法是:我知道農耕的重要性,並且堅持認為一個國家想要強大絕對不能疏忽農事。
但我本身不會去務農,因為那是下等人做的事。
於是,農家也被淘汰。
而在此之後,便是儒家與法家,也是這是盛事中最最讓人矚目的。
其實儒家與法家,在某些方麵還是有相同思想的,即維護王權。
而彼此最大的矛盾,則在於“以禮法治國”,還是“以國法治國”。
至於兩者延伸的思想中,儒家認為特權階級享受特權。
而法家則認為,法律之下人人平等。
不過一點上,法家還是有所保留的,即忽略了君主。
也就是所謂的“君王之下、王法人人平等”。
保留這一部分是出於對天子的敬仰,也因為他們需要得到天子的支持。
而這也導致,法家被儒家攻殲這一點時往往都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