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百家論道
“多謝陛下。”
孔穎達謝了恩,坐在凳子上喘了幾口粗氣,順便悄然打量眼前這位大唐的君主。
他乃是高祖李淵年間的老,在李承道登基之前便已經告老。
雖然稱不上三朝元老,但也算是親眼目睹過隋明帝、唐高祖、武德聖皇帝這三代君主。
隋明帝不必多說,是隋朝的亡國之君。
本來那時的大隋乃是天下第一強國,結果被他弄得國力衰退,從此滅亡。
高祖李淵乃開國之君,但真正帶領大唐走向繁榮和強盛的,卻是李承道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皇帝。
滅夷族,降四方,統天下,開萬世之太平,立曠古之功勳!
現任的大唐天子李承道,那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皇帝。
雖然傳說脾氣比曆史上的始皇帝還要霸氣,但所有人都必須承認,有這位君主坐鎮大唐,唐人著實心安。
否則那死去的三位親王、那被抄滅的十多個世家,就是他們的下場!
所以孔穎達覺得李承道乃事千年難見的聖君,但是性格卻霸道難以相處。
果然,當日晚上,禮部尚書李綱邀請了吏部尚書、以及中許多儒家門徒,主要是禮、吏兩部官員來參加聚會。
問題是,自科舉製改革過後,文風盛行,儒家發展迅猛。
就在就在儒家徒們聚會的時候,狄仁傑亦去拜訪了刑部尚書這位老上司。
再加上儒家那邊又請來了孔穎達那個老物,不得不說,這讓法家門徒們感到莫大的壓力。
儒法之爭,經久不衰。
孔穎達雖然曾經為國子監祭酒,但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況他已經致仕。
果不其然。
正如李承道所猜測的那樣,孔穎達在讚頌了他半響後,這才結結巴巴地道出了來意。
事實上有很多人在初次見到李承道時都有類似的感觸,感覺這位君主並不像傳聞中那樣強勢霸道,很平易近人。
“朕考慮考慮。”
“這還是不夠啊,當今長孫中書可也是儒家門徒。”
最近鬨得風風火火的,不就是百家論道那檔子事麼?
刑部尚書聽完後,卻眉頭緊皺,聞言默然不語。
李承道瞥了一眼呈遞到他手中的推薦信,笑著說道:“孔先生日後要見朕,徑直來皇宮就是,無需托人。”
隻不過李承道實在是太霸道,權利威望無人能比。
而他亦是法家門徒。
他為了百姓斬了三位親王,雖然嚇到了很多貴族,但也引來了他們的敵視。
李承道這一番話,讓孔穎達很是受用,不過卻不敢當真。
我等身為法家子弟,亦要有所準備啊!”
畢竟李淵與他有君臣之情,但是新君李承道,卻與他毫無交情。
他倒不是故意為難孔穎達,趙潤隻是在權衡利弊。
現在的他,隻是一介白身而已。
狄仁傑如今已經入了三省中樞,且頗得賞識。
跟墨家、農家不同,法家一直以來都是儒家的強勁對手。
再加上李承道在士族圈子裡口碑實在不好,很多貴族都暗中覺得他離經叛道、背叛貴族階級。
他希望朝廷將儒家的書籍進行整合編纂,成為教材,並且把自己幾十年來著作的幾本得意之作也加入進去。
不過孔穎達是見不到李承道另一麵了,因為他倆沒有利害衝突。
在孔穎達告辭時,李承道親自將其送出禦書房,還善意詢問湯舍的住所。
李承道估計,這幫儒家門徒,很可能是要聚眾商議對策,看看怎麼勝出這次論道。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彼此沒有利害衝突。
眼前這位年輕的君主,其實也並不像傳外界傳聞的那樣倨傲霸道嘛——這明明是一位很謙厚的君主啊。
因此不論貴族們有什麼怨言,也隻能死死憋著,老實遵守朝廷的規矩。
在兩人私下會晤時,狄仁傑對刑部尚書說道:“尚書大人,儒家門徒眼下正在唐尚書的府上聚會。
由後者將其轉呈到李承道手中。
這位‘年輕人’將尚書令魏征的舉薦信恭恭敬敬地遞給了大太監高懷。
不過當他見到了李承道,孔穎達這才發現。
接下來,就是一大篇稱讚李承道的話,聽得他心中暗笑。
儒家門徒聚會,至於具體是什麼聚會,縱使狄仁傑不提,刑部尚書亦心知肚明。
所以想要入宮麵聖,是需要人舉薦的。
孔穎達微微有點失望,但顯然眼前這位君主跟禮部尚書李綱不同,不是他能打能罵能訓斥的。
“聽聞陛下前些日子下詔,意諸子百家中挑選一家作為大唐皇家學院主流學科,並著書立言,老朽以為,此功在千秋”
儒法兩家的門徒誰都不肯在學術上示弱。
幾句寒暄後,李承道這才得知孔穎達邊的老人,正是他的長子孔誌。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候李承道的回複。
對此,狄仁傑自信一笑,開口:“據我所知,平丘的張異、中牟的盧敘、新鄭的嚴烈等等,這幾位我法家在野的大賢,聽聞此事亦在趕來的途中”
否則李承道就會讓他們領略到他被稱為堪比始皇帝一般霸道的君主,這絕非浪得虛名。
他想看看如何借助這件事,使朝廷、使大唐獲得更大的利益。
倘若換做先王李淵,他或許會徑直前來拜見。
說若是還未有落腳處,他自會派人安排。
不過卻被孔穎達婉言謝絕,因為他已經接受了禮部尚書李綱的邀請,準備住在李府。
李承道並沒有一口答應。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刑部尚書歎了口氣,不知該說什麼。
要知道,平丘的張異、中牟的盧敘、新鄭的嚴烈等人,雖說固然是他們法家的當世大賢,但問題是這幾位都是那種無心仕官、隻是在家研究學問、教導後人的人。
跟孔穎達的、長孫無忌這些人比起來遠遠不如。
分量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