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建立大唐皇家學院?(1 / 1)

第201章 建立大唐皇家學院?

李承道的話仿佛帶著一股奇異的力量,令眾多士子們聽到後都不由自主地舒緩了心中的緊張之意,叩謝之後方才起身。

看著殿內的眾多士子,李承道淡笑著說道:“諸位都是我大唐未來的棟梁之才,千辛萬苦於萬萬士子之中脫穎而出,來到這金鑾殿上。

尤其是你們之中的寒門子弟,能夠到此地步更是殊為不易,望諸位莫辜負了自己一身所學,以報效國家。”

這四十名士子裡大半都是寒門士子,驟然聽到李承道這番話,心中簡直大為震動。

樂徐想到自己科考之難、十年寒窗之苦,更是心中一酸,當即下拜道:“陛下力排眾難改革科考,為天下生民立命,草民叩謝陛下皇恩!”

他話音落下,眾士子們也紛紛下跪叩拜,高呼道:“叩謝陛下皇恩!我等願為大唐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這樣的一幕,令殿內不少官員都為之動容。

魏征拱手正色道:“陛下皇恩浩蕩,為我大唐億萬百姓之福!”

文武百官接著齊呼道:“陛下聖明——”

雖然知道這是奉承之言,但是李承道還是有些受用的,畢竟馬屁誰不愛聽。

“開始殿試吧。”

李承道朝左右吩咐道。

賈詡點點頭,然後令侍衛為殿內士子們搬來桌案以及送上文房四寶,並且將考卷發下。

殿試內容,就不是如會試甲乙卷裡麵那樣的什麼四書五經或者智力考題了,而是真正的政治策問,經國之學。

簡單來說,就是讓你自由發揮,以當前大唐國情為基礎,寫出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建議等等。

這種篩選方式篩選出來的才是治國之才,要知道不論是三省還是六部,皆是一國中樞,一舉一動關係到整個大唐,考驗你的眼光以及謀略。

考試一共兩個時辰的時間,眾考生在文武百官以及李承道的注視下,開始了他們的考試。

這些壓力或許會影響他們的考試狀態和水平,但是未來將要出閣入相者連這點壓力都頂不住,那還不如回家種地。

……

兩個時辰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李承道身邊的秉筆太監喊停後,便有侍衛上前將考子們的試卷給收走,然後整理好送到李承道的龍案之上,由他親自閱覽。

殿試考卷,是由皇帝親自閱覽的,前五名也是由皇帝親自評定。

現在所有士子們都非常緊張,但是卻隻能低著頭不敢抬頭去看李承道,因為那樣是十分無禮的行為。

李承道拿起第第一份考卷看了起來,考卷的觀看順序也是按照會試排名來的,他看的一份是王學林的考卷。

“……地方百姓苦苛捐雜稅久矣,當實行一條鞭法,肅清地方吏治,規範稅收,以安民心……”

看到王學林的這份策論考卷,李承道眼裡閃過一絲訝異之色。

王學林在答卷中所呈現的策論,是針對朝廷稅賦一事提出的政策。

苛捐雜稅,是曆朝曆代都難以避免的弊病,何為苛捐雜稅?這實際上和朝廷關係不大,而是地方官員小吏巧立名目收各種雜稅,最後到朝廷手上的稅收還是那麼多,但是地方各層官員卻從中中飽私囊,受苦的最終還是百姓。

世家更是此中的行家,無稅賦不肥,王學林身為世家子弟,自小耳濡目染深深了解個鐘厲害。

王學林從李承道登基以及未登基前的種種事跡,判斷的出李承道的性格是重視民生的那種明君,因此他選擇了從地方苛捐雜稅作為切入點,並且提出解決之法。

一條鞭法,就是規範每一名百姓每個季度該繳的稅賦,杜絕一切苛捐雜稅,如此來清吏治,減百姓賦稅之苦,稱得上是一條良策。

“善。”

李承道點點頭,朱筆在王學林的考卷上畫了個圈。

古人雲可圈可點,在古代沒有具體分數,而是用圈、點、豎來進行打分。

圈則是上乘,點是良好,尚可一觀,而豎則是最下層了。

王學林的這篇策論讓李承道很滿意,不愧是被賈詡看中的人才,的確有可取之處。

放下王學林的考卷後,李承道緊接著拿起了下一份考卷,這份考卷是樂徐的。

“……陛下行科舉改革,利於大唐千秋萬世,然至此尚未圓滿。

草民觀殿下設立乙卷,分刑律、數算、工冶、兵法等數類,可見陛下欲將天下賢才一網打儘,不使賢才遺落於野。

臣鬥膽諫言陛下當增加科目,並大肆推廣,建立更加完善的科考製度,讓天下賢才、奇才得以一展所長……”

看見這一份考卷,李承道的目光漸漸變得凝重了起來,不禁將目光投向了殿內的樂徐,眼裡閃過一絲吃驚之色。

樂徐是從科舉製度上寫出的策論,這也就罷了,最關鍵的是他寫出的這些策論,正是李承道接下來的打算!

他對科舉製度的改革還未結束,接下來增設科考項目,建立大唐皇家學院,也就是如同後世小學、中學、大學一般的學院製度!

這些事情他從未跟人提起過,樂徐所言雖然沒有他所想的那般完善和準確,但是大致上的意思就是這樣!

這般超前的思想,很難想象是一名古人能夠擁有的。

“難怪輔機說他目光長遠,胸有溝壑,確實是治國之才。”

李承道收回目光,毫不猶豫地給樂徐的卷子打了個圈,上等。

接著他又開始閱覽其他考生的試卷,時間就這麼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