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唐朝天皇天後的故事就告一段落。現在我結合唐宋朝來講講那些應該早死的皇帝們。話說雖然大慫的很多皇帝都應該早死,但最該死的卻還是唐朝的那位」
唐朝之後的皇帝都知道是誰,果然是那位唐明皇。雖不得見,但巨唐隕落,是多麼令人心痛啊!
宋朝皇帝則更警惕一點,為什麼天幕說我大宋的很多皇帝都該早死?後代子孫這麼不肖嗎?趙匡胤則是狠狠瞪了弟弟一眼。
「唐明皇,“明”本來應該是個好評價,可惜隻針對玄宗李隆基的前半生。唐玄宗發動政變登基後,一開始也算是勵精圖治,向唐太宗看齊。可是一到中年,也就是天寶年間,開始覺得自己要享受了,好大喜功,寵信奸佞,還強奪兒媳。自己不信任兒子和大臣,就把至關重要的安西四鎮交給了胡人將領安祿山,之後安祿山和史思明就發動了安史之亂,大唐百年積蓄就此虧空。更可惡的是本來唐軍很有可能很快平叛,可他非要玩微操,臨陣換將,太監監軍,死的人更多了,真是白費了屬下的一苦心」
“快拿藥!”李世民此時已經暈厥過去了,儘管天幕說得很簡略,但也足夠他拚出事實了。李隆基,你果然該死!
武則天哼了一聲,讓人把李隆基帶了上來。
玄宗一朝,李隆基自然不能接受,臣民百姓則異常驚訝,在大部分人心裡,李隆基還是那個締造開元盛世的聖明天子,何至於此?不過天幕更沒必要騙他們,也就是說,這是不久的將來發生的事?不知不覺,李隆基的威信失了一大半。
「算了,他就不多說了,後麵還有嘉賓呢,提李隆基晦氣!然後是宋朝,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趙光義創造了一個成語叫做“燭影斧聲”,指的是他有弑兄上位的嫌疑。他上位後為了證明自己,把當時遼國的蕭太後當軟柿子捏,結果沒想到自己才是那個軟柿子。之後的皇帝鮮有敢打仗的,至宋朝滅亡,他們也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那些個打了勝仗還簽訂檀淵之盟的,父子雙雙被金人擄去行牽羊禮的,殺害收複失地功臣的,各個都該死了。他們身上沒有八卦,隻有恥辱。」
宋朝皇帝們大多胸無大誌,聽到也沒覺得有什麼,除了個彆幾個爭氣的,其他隻慶幸牽羊禮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
「到明清了。要說明朝,那可是一個賽一個的奇葩,一個賽一個的情種。朱見深和萬貴妃,朱瞻基和張皇後,是曆史上有名的偏愛。還有明武宗朱厚照,也有關於他不少演義,大概是因為他早死吧!」
朱元璋和Judy則迷惑了,怎麼他和老馬/徐皇後不夠恩愛是吧?怎麼這些後代都以這些事情聞名?不能學點好嗎?朱厚照則慌了,自己身體這麼好,怎麼早逝的?難不成是上回天幕說的屠龍太醫?
「清朝就更熱鬨了,雖然很多都是添油加醋和憑空杜撰,但兄娶弟媳、太後下嫁這些熱鬨是個人就想湊嘛!還有,其實最出名都除了很忙的四爺,就是乾隆皇帝了。四爺要麵對兩個穿越女,一個白月光和一個宮鬥冠軍,我們可愛的宮鬥冠軍嬛嬛還搞死了他;乾隆則忙著下江南,結識各種美女,還有滄海遺珠來紫禁城認爹」
清朝皇帝沒想到後世的娛樂產業這麼發達,什麼都可以編,對皇權沒有一點敬畏!這是怎麼回事?那個倒黴的四爺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