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楊堅在率領麾下軍隊退回襄陽以後,沒過幾日,便收到了袁術的親筆書信!
信中所述,當前益州爆發戰亂,劉邦勢力與張魯勢力大戰的如火如荼,雙方兵力屯於陽平關、廣元和閬中一帶,而張魯後方的上庸城則是兵力空虛,守將乃是無能鼠輩楊昂,若此時從荊州出兵,則百分百能夠攻克上庸。
張魯正在與劉邦交鋒,即便上庸淪陷,他也無力再抽身去重新奪回上庸,隻能是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咽!
“公路此計甚妙,張魯被蜀軍限製,如果此時我軍拿下上庸,兵鋒直指漢中,那張魯必然兩麵為敵,隻能是委曲求全,舍棄上庸......”
想到這裡,楊堅昂起腦袋,放聲大笑,他激動地拔出腰間的佩劍,劍指西南,隨後言語鏗鏘有力地說道:“吾兒楊廣何在?我命你率領三萬大軍,直撲上庸城,趕在漢中的張魯反應過來前,拿下上庸,不得有誤。”
聽著父親楊堅所下達的命令,楊廣迅速出列,他拱手抱拳,虎目怒睜,自信滿滿的回複道:“父親放心,孩兒定不辱使命!”
楊堅非常滿意楊廣所言,他簡單思索了幾息的時間,隨後又喊來楊素、楊整、楊玄感、韓增壽和宇文成龍、宇文成祥、宇文智及,讓他們去輔佐楊廣,攻打上庸城。
楊廣在得到諸多將領的幫助後,信心倍增,他火急火燎地前往軍營,調兵遣將,而後帶著三萬大軍,朝著上庸方向進發,
與此同時!
在益州境內,大批量的地府組織成員潛伏進漢中城內,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順利與張魯麾下的將領搭上聯絡線路,然後向部分有改變陣營意向的將領拋去橄欖枝。
其中以楊鬆、楊柏、楊任、楊昂、昌奇等人為首的張魯舊臣,私底下與地府組織聯絡甚密,但麵對地府組織拋來的橄欖枝,他們既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意思有些模棱兩可。
楊鬆他們的態度,明顯就是在觀望當前的局勢,倘若局勢還行,那他們肯定不會舍棄當前在張魯麾下的高官厚祿,去投靠袁術勢力,但如果張魯勢力危在旦夕,那他們則會馬上轉投袁術勢力!
負責益州事宜的地府組織乾部丁修非常清楚這幫人的想法,當前上庸城還沒被荊州軍攻打下來,張魯麾下的官員們大都還沒危機意識,不願意接收拋來的橄欖枝也很正常,但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主動來找地府組織,央求著加入袁術勢力。
“到時候再想加入勢力,可就沒這麼容易了!”
就在漢中城內暗流湧動之際,在戰場前線,陳邦彥父子率領殘軍順利與漢中支援軍彙合,兩軍合兵一處,漢中援軍統帥孫可望在得知閬中城淪陷的消息時,勃然大怒,大罵張家玉廢物,隨後便火急火燎地率領著麾下大軍急行奔赴閬中。
在順利抵達閬中城下時,孫可望毫不猶豫地下令攻城,蜀軍被迫反擊,雙方互不相讓,進入僵持階段!
而就在孫可望率軍攻打閬中城的同一時刻,廣元縣方麵的戰役已經結束,大西國的張獻忠率軍冒進,結果遭受張任軍團的伏擊,傷亡慘重,若非張處讓竭力相救,這位‘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大西政權的建立者’恐怕就要身首異處,戰死沙場了。
在逃出生天以後,恢複冷靜的張獻忠果斷舍棄不堪防守的廣元縣,他率領大軍強勢進入葭萌關,並派遣斥候前往陽平關,向張士誠和張山求援。
張山、張士誠等人在得知廣元淪陷的消息以後,他們率領兩萬五千大軍馬不停蹄的從陽平關後方繞遠路奔赴葭萌關!
葭萌關方麵,張獻忠他們在得到了張士誠等人的援助以後,士氣高漲,屢次擊退來犯的蜀軍。
屢戰屢敗讓蜀軍的士氣變得低迷,原先安排在劍閣附近阻攔張士誠和張山他們南下支援閬中的虎鹿羊三位將軍也已經被劉邦調回了前線。
前線的蜀軍在有了虎鹿羊三位猛將的加入以後,士氣明顯被拔高了許多,那葭萌關內的猛將張山見狀不喜,他強行衝出葭萌關,欲與蜀軍將領單挑,結果蜀軍方麵派出了猛將六耳獼猴。
眼瞅著自己的對手是個岌岌無名的家夥,張山內心充滿了鄙夷之色,他輕敵冒進,試圖強勢擊殺六耳獼猴,進而奪取首功,結果沒成想六耳獼猴的武力竟與其不相上下,兩人激戰三百多回合不分勝負,直到第四百回合時,張山耐力不足,堅持不住,被迫落荒而逃,逃回了葭萌關內!
鬥將失利,這讓張山顏麵儘失,同時也使得葭萌關內的士卒們士氣大跌,大西國統帥張獻忠得知張山魯莽行事的消息後,勃然大怒,命其受杖刑四十,扣除半個月的俸祿。
反觀蜀軍方麵,六耳獼猴大顯神威,擊敗張魯麾下武力數一數二的猛將張山,使得蜀軍士卒們士氣大振!
蜀軍統帥張任見軍心可用,於是便派遣樊噲、魏延、虎鹿羊三兄弟和六耳獼猴,讓他們各自率領一支兩千人的軍隊,前去攻打葭萌關,儘可能多的消耗城中防禦物資。
樊噲、魏延、虎鹿羊三兄弟和六耳獼猴在得令以後,他們迅速動身,率領著麾下士卒開始攻城!
樊噲和虎鹿羊三兄弟以及六耳獼猴仗著自己的武力強勁,他們身先士卒,頂著巨大的壓力,率領麾下士卒們強攻葭萌關。
結果遭到了張處讓和張山以及其他大西國將領的拚命阻擋,樊噲等人被迫撤下大軍,無力再戰!
其他將領以攻城為目的,而魏延這裡卻與眾不同,他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任務,才登上牆頭,便趁亂強勢擊殺張魯麾下大將張駿,再之後張寔欲為張駿報仇,結果也慘死在魏延的刀下。
魏延在擊殺了大西國兩員悍將以後,他本想繼續尋找目標,隻可惜樊噲等人都退走了,他若是再不走,怕是會遭到張山、張處讓、張士誠和張獻忠等人的報複,於是便迅速撤軍,回歸蜀軍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