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周永輝的話,吳浩點了點頭,然後示意對方繼續。
李佳明會意,隨即開始繼續播放測試視頻。接下來的測試就是一個大家夥了,一輛88式主戰坦克。關於這輛坦克其實並沒有它的前輩59式那麼出名,但曾幾何時它卻是我軍裝甲力量的中流砥柱,是絕對的陸戰之王。
不過呢,這代坦克因為時代的局限性,所以呢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並且很快就被更加先進的96式主戰坦克和99式主戰坦克所取代。
不過因為這型號坦克生產裝備的比較多,差不多有一千多量,所以即便是現在仍然有一些部隊裝備的有這型坦克。
不過隨著我們的新坦克不斷列裝,88式主戰坦克也已經開始逐漸退役了,大量的被拆解重新熔煉。還有一些呢則是被封裝保存。當然了,還有一部分也步入了它的前輩59式主戰坦克的後塵,風險自己最後的一份力量,成為其它武器裝備的逼真靶標。
像屏幕上這輛88式主戰坦克,其實是吳浩他們從軍方那邊弄來的,除了這輛坦克外,他們還弄來了很多這類臨近退役的裝備,主要用於新武器的研製測試開發。
原本他們是打算弄一些老59呢,結果被告知現在五九已經非常稀少了,除了一些在博物館,就沒有多少量了,所以轉而換成了這種已經退役了的88了。
基本上這些已經退役或者瀕臨退役的老裝備,也是處在保密之中的,常人很難獲得,基本上沒有渠道,也不允許。
而吳浩他們呢,本身有從事武器裝備開發研製這方麵的資質,所以獲得這些老裝備自然沒什麼問題。當然了,也是要通過層層審批的。
隻見測試技術人員開始對這輛測試用的88式主戰坦克進行改造,將四台智能無人控製機器人裝入到這輛88式主戰坦克裡麵,分彆用來替代車長,炮長,填裝手,駕駛員四個乘員。
這是老坦克的配製,像更為先進的96式主戰坦克開始,車組成員就從四個人縮減到三個人了。少了填裝手,所謂填裝手,顧名思義,其實就是坦克炮的炮彈裝填手,負責坦克火炮的裝填工作。而九六式主戰坦克以後的坦克車型都采用了自動供彈係統,所以就不再需要裝填手了,隻需要車長,炮長,駕駛員三個人就行了。
而新一代的坦克,也就是第四代坦克呢,則已經縮減到兩個人了,隻需要駕駛員和車長兩個人就行了,比如俄的阿瑪塔主戰坦克,就采用了無人化炮塔結構,在前排並排坐著兩個人,一名駕駛員專門負責駕駛坦克,另外一名車長呢,除了作為車組指揮官指揮駕駛員外,他也承擔著炮長的職務,來操控火炮或者是車載機槍進行戰鬥。
而緊接著的第五代坦克呢,則就已經實現了無人化和智能化。不過這種坦克目前還在驗證過程中,雖然已經出現了一些樣品,但還沒有一輛正式列裝部隊,或者投入實戰。
而且現在關於坦克是否還應該出現在戰場之上,是否還能夠勝任現代戰爭已經在軍事學術領域存在爭議了。
其原因就是新武器的出現尤其是無人機的出現和大肆普及已經極大的壓縮了坦克的作戰空間了。
現在不需要什麼專門的反坦克武器,什麼反坦克導彈啊,RPG火箭筒,無後坐力炮啥的,隻需要一家兩三千塊錢的民用無人機,然後幫上一塊彈藥,或者是掛載這一枚彈頭,飛到坦克上空,然後撞向坦克,或者說丟下彈藥,數百萬上千萬美金一輛的重裝主戰坦克,陸戰之王,就被這樣輕易的摧毀了。
而代價卻僅僅是一家無人機,甚至是一枚彈藥,非常的微乎其微。
這種戰術已經在曆年來的各種局部戰爭和戰鬥中越發的成熟起來,很多強國所列裝的主戰坦克,這些曾經是這些強國軍事實力的代表和象征,卻在這些廉價無人機麵前毫無招架之力,被打的潰不成軍。
所以現在國際軍事學術界都開始質疑,坦克這個出現了上百年的陸地之王,重裝武器,是否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要被淘汰了。
當然了,仍然支持坦克的哪一方則是認為,無人機雖然對於坦克存在一定的威脅,但是仍然動搖不了坦克的陸戰之王地位。目前的這些無人機戰果隻不過是在小規模的衝突之中發生的。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那麼坦克仍然是陸軍最主要的突擊力量,是拳頭,更是刀尖。
而且在這部分人看來,隨著反無人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機的優勢也在逐漸喪失,已經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了。
更何況,目前各國還有大量的坦克在服役,想要一下子退役怎麼可能。因此,大家也都在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而其中無人化則是大家都在爭相研究的未來坦克發展趨勢。
隻不過想要發展新一代的無人化坦克,耗費太大,各國呢進展非常緩慢。於此同時,針對於這些坦克的無人化改造技術也在摸索發展之中。
而在這方麵,吳浩他們顯然是走在了前列。這種不改變坦克本身,而是外加值無人化智能模塊的方案比目前這一領域各國所提出的方案更為先進,也更為經濟實用。
四台智能無人控製機器人安裝到位,接下來則就是這輛坦克的測試項目了。首先和越野車一樣,先是車上這輛坦克的形式能力。隻見智能無人控製機器人操控駕駛著坦克在龐大的測試場內快速飛馳了起來。
大家不要以為坦克行駛起來都是慢吞吞的存在,其實坦克真正拋棄了的速度非常快,能夠達到七八十公裡。
要知道現役的主戰坦克都是四五十噸,五六十噸的重家夥,能夠行駛到七八十公裡的時速,這真正是一輛陸地猛獸,能夠撞破一切阻擋。
這測試的88式主戰坦克就是如此,它居然在測試場內玩起了飄逸,並且整個過程非常的絲滑迅速,靈敏。
不知道的以為誰在駕駛賽車玩下水道過彎呢,可實際上呢,這可是一個四五十噸的鐵疙瘩,能夠完成到這種程度,足可見這款智能無人控製機器人的優異性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