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第 185 章(1 / 1)

一場戰爭結束, 戰場上隻剩下了一地的屍身。

李長安幾人身上的明光鎧還在往下滴血。

已經有專人開始清點戰場,傷兵也已經交給了隨軍的大夫照看。

李長安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便開始在軍營中穿梭著撫恤傷員,查漏補缺, 兵器歸庫……數個時辰之後才來得及安營紮寨。

“此次陣亡七十二人, 重傷十一人, 輕傷百二十四人, 殲敵一千二百五十, 俘虜戰馬六百二十六匹。”樊寧掀開簾子走入帳中稟告道。

這個死亡數量並不算高,這一支“盜匪”都是久經沙場又常年打家劫舍的精銳, 縱然是被壽安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可臨死反撲也不容輕視。

“收斂屍首, 在此為他們立個碑吧。”李長安道。

蕭喚正在戰場上指導著打掃戰場, 他雖然沒有一技精通,可勝在軍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知道,這也是李光弼派他到李長安身邊的原因。能夠幫著壽安公主儘快熟悉軍中事務。

戰場上已經打掃完了, 敵軍的屍體一把火燒了免得引起瘟疫, 自己這邊戰死沙場的戰士則是好好安葬。

就在蕭喚打算回營帳的時候,卻忽然撞見幾個拿著錘、鑿等物的匠人走了出來, 好奇之下便跟了上去。

幾個匠人在戰場附近尋了一塊巨石, 竟然就這麼雕琢了起來,蕭喚看了一會,直到巨石已經被鑿出了石碑模樣, 他才忍不住走上前去問。

“爾等這是在做什麼?”

忽然聽到詢問, 幾個正專心致誌鑿石碑的匠人被嚇了一跳,看到是一個身穿將領形製衣裳的人後才鬆了口氣。

“我等受上命,篆刻英傑碑。”一個年紀最大的石匠開口道。

“英傑碑?”蕭喚來了興趣,“這是何物?”

石匠有些詫異, 似乎覺得壽安軍中還有不知道此事之人有些不可思議,可他隻是一個普通石匠,蕭喚一看就身份不低,貴人問,他也就老老實實答了。

“壽安公主言將士為國捐軀不可使之無名無姓,所以打一次仗,勝利之後便會讓人統計陣亡將士的姓名交給我等,命我等在戰場邊緣為其立碑篆名。”

“這個賊寨,在勝州為禍方圓數百裡,殺人劫貨無數,百姓苦不堪言,終日惶惶度日生怕被賊殺害。壽安公主為了還大唐百姓安寧,特意親自帶兵來剿滅賊寨。”

石匠說話十分流利,一點也沒有卡頓。

每次打仗之前的數日軍營中都會開會,會有將軍來告訴他們這次為何要打仗,就連後勤營也要開會,石匠不太在意這個。

他管為什麼要打仗呢,公主指哪打哪就是了,跟他有什麼關係,隻要餉銀發足,打誰不都一樣?

可聽的多了,石匠儘管不知道其中的深意,卻也記下了幾句,如今開口侃侃而談,也不怕沒話說。

“公主說,這些將士為了保護此方百姓捐軀在此,應當讓此方百姓記住是誰為了救他們而死,所以派我等為他們立下石碑紀念,倘若日後有百姓感念他們的功德來此祭拜,也能找到墓碑。”石匠頗為唏噓。

他這樣的普通人,對建功立業沒什麼感受,可對生死之事和香火祭祀卻看得極其重要。

想辦法成親,生養子嗣,人活著一輩子不就是為了死後能有香火祭祀嘛。如今能得萬民香火祭祀,這是那些神仙才有的待遇啊,戰死沙場能和神仙們一個待遇也不白死一遭。

蕭喚心頭震撼,看著才隻有一個形狀的石碑,心中複雜極了。

“將軍?”石匠看到蕭喚也不再說話,也不離開,心中納悶,忍不住喊了一聲。

蕭喚方才如夢初醒:“爾等接著刻吧……我在此看一會。”

石匠心中叫苦,還以為蕭喚是監工,當下便在蕭喚熱切的注視下芒刺在背一樣低頭哢哢雕琢起來。

往常需要一整日的活計,在蕭喚的監工之下半日便做完了,一群石匠心有靈犀想著早乾完早離開。

來往的將士也看到蕭喚在此遠遠就避開了,沒有人打擾,這一群石匠手上的動作更快,忙不迭乾完了就立刻拎著工具告辭。

蕭喚就這麼呆呆站在原地看著石匠們篆刻石碑。

直到此處隻剩下他一個人,蕭喚才動了,抬起腳走到石碑旁邊,仰起頭看著刻滿了密密麻麻小字的石碑。

蕭喚見過許多碑文,大唐文風盛行,有地位的權貴多會請有名氣的文人來提他們家中過世之人寫碑文。

他甚至也托蕭家的福看過書法大家李邕親手撰寫的《雲麾將軍碑》,文采斐然,鐵畫銀鉤,筆走龍蛇。

跟李邕親手撰寫的碑文比起來,如今他麵前這塊石碑上的字實在是醜極了。

橫平豎直,他家中的幼子寫字都比這個要好看些。

文采更是一點也沒有,隻是用幾百字寫了何年何月何日在此處大唐壽安軍剿匪,為何要剿匪,死傷多少,然後就是占據了大半個碑麵的名字,一個個名字擠在一起。

蕭喚抬手撫摸著他眼前的這一個個名字。

粗糙的石麵摩擦著他的指腹的繭子,發出細微的摩擦聲。

王牛,孫二,陳石……都是些沒有文采寓意的名字,一個村子裡能找出個叫“王牛”的人。

竟然有人願意為他們立碑,讓他們享受百姓的香火。

蕭喚心中忍不住升起一絲羨慕來。

他年少時候還想著留名青史,後來年紀大了,認清了自己沒有那個本事,就也不在奢望留名青史了。史書就那麼寥寥幾頁,或許隻有王忠嗣將軍那樣的人能在史書上留個名字。

可哪個從軍的男兒沒想過“入淩煙閣,名留後世”呢。

“倘若我能在這樣的英傑碑上留個名字,也不枉此生。”蕭喚此時竟然有些羨慕王牛和孫二這些人。

此碑立在此處,少說也能有二百年屹立不倒。

二百年內,此處的百姓都會知道有這些人為了保護他們與盜賊同歸於儘,路過的百姓也必定不會吝嗇上一柱香。

蕭喚長籲一聲。

心想難怪壽安公主手下人人都悍不畏死呢,他如今都在期待起自己有朝一日能保家衛國戰死沙場,名留功德碑上,享受萬世香火了。

淩煙閣和史書上不了,能上功德碑也好啊。

壽安公主……

一想起李長安,蕭喚不禁想到今日之事,麵上頓時有些糾結。

直到走回營帳之中,見了自己的幕僚,蕭喚依然悶悶不樂。

“孫先生,你說……”蕭喚是校尉,手下也有幕僚,“我以為壽安公主初入軍中,毫無經驗,這兩日說話便頂撞了些,是否有些不妥啊。”

蕭喚有些擔憂。

他以為壽安公主年紀小經驗不足,戰前便忍不住勸說壽安公主先安營紮寨,從長計議。

可壽安公主帶兵嚴明,今日他番五次勸說“彆往上衝”沒有一人理他,壽安公主隻是一句話就止住了衝鋒的士卒;壽安軍也氣勢如虹,擰成一根繩子,初次騎兵交鋒也不怯戰,而是各個勇猛。

這樣一來豈不是成了他倚老賣老阻礙壽安公主建功立業了?

姓孫的幕僚思索了片刻道:“要不然將軍尋個機會向壽安公主說開此事?有王忠嗣和蕭家的情分在,公主應當不會責怪將軍。”

蕭喚想了想道:“你說的對,擇日不如撞日,我現在就去向壽安公主請罪。”

現在他有了跟著壽安公主乾到底的心思,就更不能讓壽安公主心裡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他還指望自己哪天戰死沙場以後壽安公主能給他立個碑呢!

李長安正在營帳中進行今日總結反思。

今天這場戰鬥是她第一次兩軍交戰,以前她領兵作戰都是去剿個匪,剿匪和兩軍交戰不可相提並論。

今日軍中暴露了不少錯誤,她得趁著還有時間門把這些錯誤一一找出來,然後加強訓練。

不過倒也不急。

李長安披散著頭發,坐在案前奮筆疾書,氣定神閒想,現在發現錯誤正好能改正彌補。

不過軍中的軍隊教育這一塊……李長安抽出一張信紙,打算給她至親摯愛的陳老師寫一封信。

讓激進派陳老師去搞這個吧,他擅長。

“公主,臣蕭喚求見。”

帳外忽然響起蕭喚的聲音。

“進來吧。”李長安略微提高了聲音道。

蕭喚麵帶愧色匆匆步入營帳,一進來便單膝跪地,語氣愧疚道:“臣請罪。”

李長安起身把蕭喚扶起來:“將軍何罪之有?”

臣以下犯上,乾涉將帥,大罪也。蕭喚咬著牙道。

李長安隻是略一思考便想到了蕭喚為何會有此言,她笑道:“將軍提出建議,我采納將軍的建議,此何罪之有?”

“唉……臣倚老賣老,輕視了公主啊。”蕭喚被李長安這麼一說,臉上更是掛不住了。

分明是他的錯,公主卻主動給他台階下。

公主真是好人啊。

李長安笑道:“我年紀尚幼,將軍安知我不是紙上談兵?倘若我是趙括那等紙上談兵之人,若無將軍勸諫,貿然出兵豈不是害了我軍將士性命?何況將軍勸誡之時不是出自私心阻攔我,而是為了我的顏麵考慮,怕我輕敵上當。”

“將軍處處為我著想,是我應當多謝將軍才是啊。”李長安竟然真就這麼向蕭喚拱了拱手。

蕭喚老淚縱橫,被李長安一番話感動的恨不得現在就立刻發誓,誓死效忠。

“公主大度,臣羞愧!”

李長安強行托起蕭喚的臂膀,阻止他想要彎下的腰。

“唉,日後我還要多仰仗將軍提點呢,我視將軍如腹心,何必如此多禮。”

李長安又安慰了幾句蕭喚,蕭喚這才感恩戴德離開。

心中更是暗暗發誓一定要報答壽安公主。

李長安看著帳篷門簾落下後,輕笑兩聲,轉身坐回桌案前拿起一本自己隻寫了一半的書,奮筆疾書。

《句話讓臣子為我效死》

主編:李長安

旁邊還放著幾本參考書。

《漢高祖記事》《太宗皇帝起居錄》《高宗皇帝起居錄》

“果然還是得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李長安心滿意足在封麵上又添了一行小字。

【此書經過編者實踐認證,真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