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第 180 章 新老師蘇嫻(1 / 1)

“邊關那樣的危險, 待在長安城中多好。”

檀香繚繞中,一道關切的悅耳女聲響起。

楊玉環斜靠在榻上,手持輕羅小扇, 隻露出半張嬌豔的芙蓉美人麵,嗔怪看著李長安。

“戰場上刀劍無言, 多危險啊。你說說, 留在長安城, 我替你討些封賞, 你養幾個美少年, 風流快活不好嗎?”

李長安仿佛一點也不心動一樣:“我追求建功立業,不愛兒女情長。”

“你啊。”楊玉環捂嘴笑道,“前兩日你不還說那個崔宗之生的好嗎?你若是喜歡他, 大可讓他做你的駙馬。”

這可不是她說崔宗之長得好,是杜甫說崔宗之長得好, 她才好奇多看了兩眼。

“我和杜甫是好友,他誇讚崔宗之‘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我當然好奇了。”李長安笑道。

能被杜甫寫進詩裡的美男子,誰能不好奇呢。

楊玉環好奇湊過來:“而後呢,你看上了他沒有?”

“人長得的確英俊瀟灑, 可惜姓崔。”李長安道。

前幾位大唐帝王都很默契的沒有立五姓七望之女為皇後,李治和李隆基原配出自太原王氏還是因為他們父親一開始沒想讓他們當太子才讓他們娶了五姓女,他們上位以後也很快廢了兩個王皇後。

打壓五姓七望,這是前幾任大唐皇帝不約而同做的事情。她對五姓七望態度更激進,更不可能找一個出身五姓七望的皇後了。

“姓崔也沒什麼,本朝好幾位駙馬都姓崔。”楊玉環輕拍著手中的小扇。

她漫不經心道:“總歸有我給你撐腰, 就算他當了駙馬,也管不到你頭上。”

“不行。”李長安搖頭。

“不行便不行吧,你想往外跑,我也管不了你。”楊玉環惆悵歎了口氣,目露向往。

“其實我也想看看大漠孤煙直是什麼景象。隻是我是出不了興慶宮了……你替我看看大漠落日吧。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摩詰這句詩寫的極好。”

李長安握著楊玉環的手:“日後肯定有機會讓你親眼看看大漠風光。”

楊玉環笑笑,卻並不抱什麼希望。

一入宮門深似海,這皇宮進也不由她,出更由不得她。

殿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楊玉環對這個腳步聲早已爛熟於心,她臉上的笑容消失,轉瞬間又換上了更加柔軟的笑容。

“郎來了。”楊玉環起身迎接李隆基。

“父皇。”李長安也跟著站起身。

李隆基大步走到軟榻前,徑直坐了上去,楊玉環則坐在他身邊挨著他,身子輕輕靠在他的肩膀上,仿佛一對親密眷侶一般。

“壽安今日來找玉環啊。”李隆基看了一眼李長安就收回了視線。

楊玉環笑道:“安娘剛才還告訴我她想求郎往邊關去一趟呢。”

“去邊關乾什麼?”李隆基有些詫異。

李長安挺起胸膛道:“我要當大將軍,去邊關參軍,上陣殺敵,建功立業。”

李隆基哈哈大笑,指著李長安道:“你想當大將軍?”

“高祖皇帝之女平陽昭公主就做過大將軍。”

李長安碎碎念:“父皇文治武功能比得上高祖皇帝,父皇的女兒自然人不能比高祖皇帝的女兒弱太多吧。”

雖說大唐白月光是唐太宗李世民,大部分人都忽略唐高祖李淵,可畢竟是開國皇帝,自己的祖宗。

李隆基聽到李長安奉承他,嘴角揚了揚,口中卻還說著:“不可妄議先祖。”

楊玉環笑道:“剛才我和安娘還提到王摩詰的那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邊塞風光應當極美,安娘心生向往也不足為奇。”

“兒是去參軍建功立業,不是去玩鬨!”李長安佯裝惱羞成怒。

轉身又走上前拉住了李隆基的衣袖搖晃著:“父皇、阿爺、耶耶……我當真是去建功立業的!”

“哎呦哎呦,彆晃朕了。”李隆基很吃女人撒嬌這一套。

“那父皇答應讓兒去邊關了?”李長安狡黠看著李隆基。

李隆基望望李長安,又看了一眼楊玉環,楊玉環湊到李隆基耳邊:“此事妾身已經答應安娘了,郎可莫要拂了妾身的臉麵。”

李隆基微笑:“夫妻一體,玉環答應了女兒,就等同朕答應了女兒。”

又看向李長安:“你若真想去軍中,那朕便封你做監軍,讓你去軍中玩幾個月便是了。”

“不是玩,是上陣殺敵,建功立業。”李長安糾正道。

李隆基揮揮手不在意道:“朕知道了,上陣殺敵,建功立業……”

在李隆基看來,李長安隻是那些邊塞詩讀多了罷了。

就連他自己偶爾讀到邊塞詩的時候,都還會暢想一番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揮斥方遒。

等李長安到戰場上見了死人就不會像今日這樣幼稚了,何況她是大唐公主,自己又給她封了監軍,當地的節度使也不會沒眼色到真讓公主有危險。

無非就是去邊關玩個一兩年,不是什麼大事。

李長安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心滿意足離開了興慶宮。

她打算回洛陽一趟,把洛陽那邊的事情安排好了後,便帶著自己的人馬直奔朔方。

離開長安時候,李長安隻帶了那副菊畫。

“對了。”李長安忽然從馬上回頭,吩咐為她送行的屬下。

“告訴禦史台一聲,讓他們查一查濟南郡曆城縣的縣令,若有貪贓枉法之事,依律處置。”

沈初沒有離開長安城之前,一直在禦史台中當禦史,禦史大夫又是李適之,有著這兩層關係,禦史台中有一部分禦史和李長安頗為親近。

總不能讓朱郎連種地都種不安穩。

打馬離開長安城,走過灞橋後李長安又回頭深深看了這座巍峨高聳的長安城一眼。

下一次她再回來,便不隻是公主了。

李長安下意識摸了摸懷中那封信。

這是幾日前曹野那姬幫另一個人寄過來的信。

回紇的大居次,也就是回紇的大公主,也是她雖然素未謀麵,但是至親摯愛的老師。

到了洛陽後,李長安便開始安排事情,大小事情交給李明錦,一些不方便李明錦知道的事情便交給沈初,軍隊交給王忠嗣。

又把自己收到的信拿給沈初看。

沈初看著信笑了笑:“原來是蘇嫻老師。”

“蘇嫻就比你大幾歲,博士畢業直接留校當了講師。”

沈初笑道:“小蘇性格溫柔,說話細聲細語,平時也不愛說話,一和外人說話就臉紅,你到時候彆嚇著她。”

李長安沉默了片刻,想到曹野那姬的信裡所說她已經和這位大居次做了朋友,李長安就有些懷疑沈初此話的真假。

知母莫若女,李長安覺得她娘那個性格很難和溫柔典雅的女孩子成為好友……

“我去朔方後,洛陽這邊便要拜托老師看著了。”李長安把先前的想法先壓了回去。

總歸這位蘇老師性子到底什麼樣,一見麵也就知道了。

沈初歎氣:“我也就隻能看著搭把手,和政公主才是這方麵的好手。”

沈初性格內斂,要他管理這偌大的勢力,實在是趕鴨子上架。

到了五月底,李長安才點好人馬,往朔方去。

八月,一路緊趕慢趕的李長安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朔方靈武城。

八月的靈武城已經很冷了,北風像是刀子一樣呼嘯著刮過李長安的臉。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李長安低聲念了一句。

忽然又想到寫這首詩的詩人岑參如今應當就在軍中,忍不住會心一笑。

這首詩還是再等兩年她再念吧,岑參還沒來得及把這首詩寫出來呢。

要不然想個法子把武判官留下,讓岑參把這首詩的詩名改作《白雪城送李長安歸京》?

李長安舔舔後槽牙,心想自己怎麼就改不了這個一想到好詩就想要冠名權的毛病呢。

到時候讓岑參多寫兩首吧。

李光弼已經接到了消息,親自在城外等著李長安了。

遠遠看著身穿狐裘的漢子,李長安便翻身下馬。

“李將軍。”李長安看著李光弼的表情滿是親近,仿佛在看一尊金娃娃一樣。

年前李白寫信請她幫郭子儀一把,雖說李長安幫了郭子儀,可郭子儀被免罪後就回了都護府,李長安也沒有見過他。

今日才是李長安第一次見到安史中興兩柱國之一。

李光弼對李長安也十分親切:“臣見過公主。”

王忠嗣對李光弼如師如父一般,李長安救了王忠嗣一命,在李光弼看來也就是他的恩人。

隨著李長安一同到來的還有升李光弼為朔方節度使的聖旨。

李林甫這個人雖然人品不行,但是做事很麻利,答應了李長安後很快便找機會把他身上兼任的朔方節度使換給了李光弼。

李長安笑眯眯宣讀完聖旨,將聖旨遞到李光弼手中:“日後便要勞煩節度使多多照應了。”

李光弼十分驚訝,目光複雜看著手中的聖旨:“臣原本以為新任朔方節度使會是旁人。”

王忠嗣在朔方經營多年,朔方是受到王忠嗣影響最深的地方。雖說先前王忠嗣在離開前曾說過托軍中故舊就舉薦李光弼為新任朔方節度使,可隨著王忠嗣被以“謀逆”罪名下獄,李光弼便知道朔方必定會落入奸人之手了。

他是王忠嗣的嫡係,朝廷不會讓他擔任朔方節度使。

往後的事情證明李光弼所料果然不錯,河東節度使由安祿山兼任,朔方節度使更是由李林甫直接接管。

李光弼隻能看著他家將軍幾十年的心血落入奸人之手。

卻沒想到最後還能回到他的手上。

“多謝公主周旋。”李光弼鄭重給李長安行了個叉手禮。

李長安帶著聖旨來,其中是誰周轉自然不用多說。

李光弼心中對李長安是十分感激的,倘若沒有壽安公主,王將軍隻怕已經遭奸人毒手,朔方也會被奸人禍害。

“都是為了大唐,李將軍何必多禮。”李長安笑笑。

二人便一同往靈武城內走。

走在路上,李光弼詢問李長安:“公主打算先做何事?”

監軍這個職位可大可小,往大裡說可以監管節度使插手軍務,安史之亂期間,就是因為唐肅宗李亨任命宦官魚朝恩為監軍插手軍務才使李光弼對上史思明大敗。

李長安卻沒有插手軍務的打算,她道:“先開幾個煉鐵廠。”

先大練鋼鐵,爆兵!

“還要勞煩將軍幫我再找幾十個馬商。”李長安咬牙切齒道。

她一想到安祿山的戰馬竟然比她多就覺得心裡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