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分享一下本文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些思考:
1.關於選擇。
孟新堂經曆項目出事後先是與領導吵架,冷靜後還是回去了,而他熟識的小女孩卻憤世嫉俗般離了場。究竟,何種選擇才是正解?“生來平庸,難免失望無力,而且一個人隻有這一生。”孟新堂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處在一個大環境下,沒有什麼人真的能以一己之力去力挽狂瀾。就算是失望,也得背著,儘力好好地往下走。總不能覺得看到了一點世界的複雜,就憤世嫉俗。當然,他還是會去發聲“01年,曾有一位外國教授邀請前輩到國外去做民用,前輩在拒絕時說了一句話: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一條pyq自然是代表不了什麼,“不是為了伸張什麼,呐喊什麼,隻是如果不把相信的東西的說出來,他怕有一天,大家都忘了。若再說得偉大些,他不想讓赤於寒了心。”隻要不是大奸大惡,他對一切的生活方式抱著尊重的態度,不妄加議論也不會影響半分,他看似活得平和又散漫,實則是獨立又堅定。“灑了這一捧血,自有後來人接收。若是做不成,總有人能做成,就當是個鋪墊吧。”這是孟新堂的選擇,也是他的態度。
沈識簷的父親教會他很多道理,是他學醫的啟蒙,戰勝了非典卻死在了醫鬨者的刀下。父親去世以後,一向支持他的母親卻問他,“能不能不做醫生了。”英雄不該是這樣的結局,不該被辜負,不該這樣離開。沈識簷說:“有時候我會想,我父親在閉上眼睛之前,在想什麼?害怕?寒心?後悔?”也許,沈識簷的心裡一直都有答案,隻是在等那個替他說出答案的人。於是,孟新堂的聲音就傳過來了:“我猜,他在想你的媽媽和你。無論在想什麼,我覺得他都不會在後悔做一名醫生。”人心最難測,有時也最可怖,但是我們不是在為人心活著,也不該活得懼怕人心。所以,他不會原諒犯錯導致病人失去性命的關係戶醫生,他也始終堅守在醫者崗位上。沈識簷,他直視極惡又見過單純向往生命的眼睛,經曆過失望辜負,行走於世間百態最露骨的地方,比誰都熟知生死、深諳人事,卻依然留存了一顆少年之心,赤誠又坦蕩。這是他為人醫者的選擇,對得起職業與本心。
孟新堂對顧陳念說的那番話也讓我印象深刻。不違背法律和道義,不涉及是非,隻是個人對於未來的選擇而已,有什麼對錯可言嗎?人與人的追求、喜好都不同,涉及人生態度、生活態度等等的問題,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不要急著去告訴一個小孩子他不成熟,也不要急著說老人家思想迂腐,每個年紀都要有每個年紀的思想,十幾歲的思想不可能與三十多歲的相同,更不能用我們的想法去同化他們。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而產生自己的換掉,這是身而為人的自由和基本尊重。
2.關於愛情。
“Yesterday I saw a lion kiss a deer.”這是《Lost stars》裡的一句歌詞。意思是“我可以吻你,隻要我愛你”。
一開始的孟新堂思考過婚姻是什麼,他要用什麼來構築婚姻,而結果是覺得自己並不能保證它。他理應給予自己的愛人尊重、支持、愛護和陪伴,這些東西缺一不可,而當他以後的工作步入正軌,似乎除了第一樣,他都無法保證。“所以,我大概不會擁有婚姻。”
遇見沈識簷後,他想“如果一生能找到一個愛人,已經很不容易,我不覺得一定要用'男女'去限定愛情。”也許,他不確定他們會有多少的朝夕相處,但如果可以,他希望從現在就預訂對方的歲月情長。相伴攜行也好,遙遙相望也好,隻要他說好,他就一秒鐘都等不及了。
“我曾經做過取舍,但我發現,在你麵前,我的取舍根本不值一提。識簷,如果你能接受這樣一個我的陪伴,那我希望你可以考慮……我們,在一起。”
沈識簷理想中的愛情是“三觀合,彼此信任,相依相伴。”但遇見孟新堂後他關於愛情的一切想象都被重塑了。愛情是由人生發的,朝夕相處是愛,隔著天地心有靈犀也是愛。他的確曾經希望建立一段像父母那樣的愛情關係,可是,如果是孟新堂的話,哪怕常有離彆,他們建立的愛情形式也該是美好的。因為這個人敬他、愛他、護他,還給了他毫無保留的坦誠。更重要的,他忠於愛情,又不止忠於愛情。
他們的愛情始於一束鮮花,一曲琵琶,是聞弦歌而知雅意,但他們又不止於愛情,是硝煙與等待,是生命與玫瑰,是獅子親吻了麋鹿。
文章的最後,孟新堂出差回來的第二天,沈識簷記起昨天忘了做剪報,打算補上。可翻到書簽處,卻發現那一頁已經不是空白,有了日期,有了……一支莖,兩朵花,三行字——“想買束花給你,可路口的花店沒開,我又實在想念。”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