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韓琦改性,穩健為主(1 / 1)

王曾的葬禮由趙禎下令,政製院親自主持操辦。

除了呂夷簡因為身體問題以外,眾人都出席了葬禮,表達了對王曾的哀悼。

張士遜和李迪都七十多歲快八十歲了,呂夷簡今年其實才六十八。

但曆史上他現在都死了三年了,墳頭草估計都得三尺高。

這足以說明呂夷簡的身體一直不太好。

現在也僅僅隻是因為常年呆在京師,不像曆史上那樣被罷相之後,四處被調任各地當知州,身體奔波而很快病逝。

可他的身體還是不容樂觀,王曾病逝之後,呂夷簡也再次病休,政製院又缺了一名宰相。

一時間朝堂內部風起雲湧,各部尚書,特彆是政製院下麵那些一級機構的尚書們,一個個都是暗流湧動,紛紛活躍了起來。

甚至不止是他們,連遠在西北的韓琦,聽到王曾病逝,呂夷簡重病纏身的消息,都有些蠢蠢欲動。

七月下旬,西北烈陽高懸,秦州治所成紀縣,城中原本的秦鳳路轉運使府邸內,監察院知院兼陝西路經略使韓琦正坐在後院亭中。

陽光暖暖地灑落下來,照耀在他的桌案上。院子裡的石桌此時擺著大量的陝西路邊境的輿圖,其中最多的就是會州、西安州、懷德州、環州等地的邊境軍情報告。

在他的旁邊還坐著一個中年男人,此人是簽書秦州軍事判官韓瑞,同時他也是韓琦伯父的幼子,因為韓琦伯父早逝,韓瑞就托付給韓琦的父親韓國華照顧,因而從小韓瑞就是韓琦的跟屁蟲。

隻是韓瑞沒有考中進士,靠著早逝的父親恩補入仕,這麼多年也隻是在中下層官員裡打磨,這次韓琦調來西北,恰好韓瑞也在秦州做判官,兩兄弟便因此聚在了一起。

院中韓瑞見韓琦盯著桌上的輿圖發呆,便納悶問道:“十一兄,你怎麼還在看這些?”

“不看這些看什麼?”

韓琦頭也不抬地道。

韓瑞急道:“剛才我的話你沒聽到嗎?”

“聽到了?”

“那你難道不急?”

“有什麼好急的呢?”

韓琦淡淡地道。

“這還不急啊。”

韓瑞無語道:“王相公病逝,呂公病休。今年十月,又是一次政製院大選,按照知院定下的同知五年一屆,最多十年,宋相和蔡相也你難道.”

韓琦沒有說話,靜靜地看著輿圖,不時拿出一張四下掃視。

剛才韓瑞急急忙忙過來,告訴他一個天大的消息,王曾病逝了,並且呂夷簡也病休,政製院如今隻剩下九人。

也就是趙駿、宋綬、蔡齊、範仲淹、晏殊、張士遜、李迪、蔣堂、賈昌朝。

從政製院成立開始,趙駿這個知院就定下了政製院同知不能一直擔任,基本上五年一屆,如果乾得不好的話,需要由官家、知院以及諸多同知投票決議,是否支持連任。

雖然到現在為止最初的三相三參都繼續連任了,甚至按照官家那比較念舊的思想,蔡齊和宋綬很大可能還是會打破知院製定的規則,繼續連任下去。

但這並不妨礙政製院已經出現了極大的人員空缺。

按照上一屆十二人的規模來看,這一次至少也要增補三人,那麼財政部、傳統六部、教育部、諫台、禦史台等一級機構的主官,就能順理成章了。

這也算是如今的官場升遷規則秩序,即你如果想當一級機構的主官,就必須經曆過各類二級三級機構。

而要想入政製院,就必須擔任一級機構的主官,兼任政製院候補同知才可以。

那些像民政部、稅務部、農業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部、進奏院、統計部、交子部、地質部、外交部等二級機構,就不可能直接跳過這一層進政製院。

若是以前韓琦肯定沒機會,因為以前的大理寺和審刑院,也就是監察院的前身都是二級機構,權重稍微低一點。

後來趙駿提高了開封府的權重,順便也把大理寺和監察院提了上來,如此包括開封府在內,這些機構全都變成了一級機構,主官都加候補同知銜。

如此一來,韓琦就有機會了。

可韓瑞一番話顯然讓他拋之腦後,好像一點都沒有想法,這讓韓瑞更急了,又說道:“十一兄,你就不想更進一步?入政製院為宰相?”

“呼。”

韓琦長呼了一口氣,扭過頭看了眼自己這堂弟。

他在自己家裡排老六,頭上有五個哥哥,不過在家族排序當中排十一,所以他與自己這個排名十四的弟弟感情還是很好。

隻是可惜了。

自己這個弟弟空有三十多歲的年紀,政治智慧卻差了自己不止一籌,否則的話,又怎麼為官多年,還是一州從七品軍事判官呢?

想到這裡,韓琦搖搖頭道:“我確實想更進一步,但我思來想去,很可能並不是現在。”

“為何?”

“我今年不過三十九歲,擔任監察院知院就已經很是不易,你覺得我還能如此輕易進政製院嗎?”

“這”

韓瑞一時語塞,隨後又道:“有誌不在年高,當年寇公三十二歲為參知政事,四十一歲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一兄之才,不比寇公差。”

“嗬嗬。”

韓琦笑了笑,隨後說道:“那你覺得為何獨獨是我經略西北?”

“那自然是官家看重。”

“不,這恰恰說明我很難進政製院了。”

“為何?”

韓瑞十分不解。

韓琦解釋道:“戰事並非一日兩日就能平定,西北偏遠,光行軍打仗都可能數月之久,何論趙元昊並非蠢夫,站著不動任伱打,一旦曠日持久,恐怕政製院早就已經改選結束。”

“這”

韓瑞一時又愣住,隨後頹然說道:“那看來今年是不得進了。”

“倒也未必。”

“十一兄難道?”

“宰相誰不想當?何況還是政製院同知這般大權在握的宰相,我自然也有此心。”

韓琦抬起頭看向韓瑞,輕笑著說道:“隻是十四弟,有的時候,爭即是不爭,不爭即是爭,這個道理你要明白。”

“爭即是不爭,不爭即是爭?”

韓瑞一頭霧水。

啥意思?

韓琦笑笑沒有說話。

其實他的家族通過聯姻的方式,與王曾家族、呂夷簡家族、賈昌朝家族早就已經是兒女親家。

比如韓琦的長子娶了呂夷簡的孫女,同母兄韓璩的獨子則娶了王曾的孫女,早逝的長兄次子娶的是賈昌朝的堂兄弟賈昌符的女兒。

但在這件事上他並不打算動用這些關係,也沒有絲毫要疏通門路,被宰相們舉薦的意思。

要知道上一次選舉,就是靠宰相們提名。雖然蔣堂就屬於中立派進了政製院,可他的進去屬於各方勢力妥協的結果。

所以汴梁很多一級機構的主官,都要拜入各位宰相的門下,以此獲得關鍵的那一步。

然而韓琦雖然與他們是兒女親家,可在政見上常與呂夷簡等人相左,最近幾年都是支持的範仲淹改革。

如此一來他似乎就隻有被範仲淹提名的可能了。

可到了這個層次,官場就不是說你支持誰就是誰的人,他隻是對事不對人,認為範仲淹改革有利於國家,因此在私交上倒是與範仲淹一般。

那麼韓琦就可以自己看到,雖然與三位宰相是親家,但政治意見不同。雖然與範仲淹政治意見相同,可跟範仲淹關係就這樣,能不能得到他的提名還是未知數。

因此韓琦明白,除非自己親自登門拜訪現在還健在的呂夷簡,或者托人求關係到賈昌朝跟範仲淹那裡去,否則能不能獲得提名還難說。

在這種情況下,韓琦就不能主動出擊。他選擇做好自己的事情,隻要一切順利,該是他的肯定也跑不了。

下午時分,韓琦召楊偕、張亢、張方平等副手前來開會議事。

沒過多久眾人就到齊。

此時府衙後院的屋內,大家分列而坐。

韓琦坐在主位上,麵前的桌案上擺著大量的軍情公文以及各地輿圖。

等大家都到齊之後,他才開口說道:“諸位,我們來西北已經一月有餘,此次出發之時,政製院的文件大家也都看過。”

“政製院這次布置的戰略任務並不是要我們滅亡西夏,而是要我們將趙元昊趕出青塘和卓囉司南,足以見得朝廷還並不想吞並西夏,或者說朝廷應該是不想陷入大規模開戰裡。”

楊偕說道。

“嗯。”

韓琦點點頭:“如今我大宋蒸蒸日上,遙遙領先。國力昌盛遠強於遼夏是遲早的事情,沒必要在此時與他們糾纏。”

張方平道:“那這樣的話,是否就意味著我們無需舉全陝西之力,打入西夏?”

“我覺得不是,既然朝廷布置了任務,那我們肯定要完成的,而且還是要超額完成才行。”

張亢急了,連忙說道:“相公,我以為這件事情還是不能就此罷休,至少要把西夏打殘,才能讓天下人知道強宋不可犯。”

韓琦笑了笑,張亢雖然是進士出身,但晉升靠的是行軍打仗,現在也是任樞密副使,肯定更想打仗立功。

可以說張亢作為文官,現在代表的卻是軍方的利益,肯定會主張大舉進攻西夏的策略。

這一點與他不謀而合。

因為至少目前還沒有人知道,韓琦其實也是個堅定的主戰派,所以他肯定是站在張亢這一邊。

不過傾向肯定不能太明顯,因而韓琦沉吟片刻說道:“二位說的都有道理,即不能滅亡西夏,也不能就此罷休。既是如此,可兵分兩路。”

“哦?”

眾人忙道:“相公有何妙策?”

“可一路佯攻西夏興慶府,圍魏救趙。另外一路大舉攻入青塘與卓囉和南,將元昊兵馬趕出去。”

韓琦說道。

張亢眼珠子轉了轉,這與當初範仲淹定下的計策很像啊。

當初李元昊大舉南下,範仲淹在西麵以防守為主,而在東麵派遣他輕騎直奔興慶府,一路殺燒搶掠,令西夏損失慘重。

隻是同樣的招數會不會有用呢?

想到這裡,張亢就說道:“相公,當初我親自率領八千鐵騎,直取興慶府,我怕元昊不會再這樣輕易中計。”

韓琦笑道:“你放心,我們的內應已經查到,元昊率領本部大軍攻打青塘,現在大多數兵力都在湟州等地,西賊國內兵力不多。”

“這”

眾人互相對視,都覺得有問題。

李元昊不會蠢到國內那麼空虛吧,他難道就不怕大宋直取西夏?

見眾人這般反應,韓琦也明白他們的想法,就說道:“我自然知道你們的顧慮,你們是怕元昊設下計謀,引我們入彀?”

“是的。”

眾人點點頭。

韓琦說道:“因而我才打算兵分兩路,一路佯攻,一路實攻。”

大家這才明白韓琦的策略。

是了。

朝廷既然讓他們完成基本任務,那麼韓琦穩紮穩打的話,隻需要完成這個任務就行。

所以西麵是實攻,北麵是佯攻。如此就算李元昊設套,也拿他們沒什麼辦法,佯攻的隊伍見勢不妙,立即撤回來就是了。

想到這裡,楊偕和張方平都稱讚韓琦策略穩重。

唯有張亢略有不滿,他其實是想北麵實攻,與西夏決一死戰。

哪怕是陷阱,張亢也不覺得大宋的主力跟西夏的主力相遇,會落入下風。

但既然韓琦想穩紮穩打,那他也沒什麼辦法。

畢竟穩健一點沒什麼大錯。

見眾人都不反對,韓琦算是舒了一口氣。

其實他最初的想法就是和張亢一樣,直接一路莽出去。

因為曆史上他就是這樣做的,結果慘遭好水川之戰的慘敗。

可如今韓琦一來年長了幾歲,不像曆史上是三十一歲被任命為陝西路安撫使,現在性格沉穩了一點。

二來政製院選舉在即,莽出去風險太大。

雖然高風險意味著高回報,戰功越大,他被上麵讚賞的可能性就更大一點,但如果是年輕七八歲,他就真這麼做了。

可惜啊。

韓琦想起來了來時知院的話。

知院的意思很簡單。

你來陝西路,主要是負責當地民生治理工作。

其次是收回青塘和卓囉司南。

做到了這兩件事,那你韓琦的功勞就是最大的。

至於其它。

除非你把西夏滅國,否則就算是正麵擊敗了西夏軍隊也就那樣。

反而如果你出了差錯,導致大宋軍隊戰敗或者即便是勝利也是損失慘重,那麼一樣有過無功。

正因為這些警告的話,才扼製住了韓琦想要莽過去的衝動。

國家大事無兒戲。

朝廷既然現在還沒有滅亡西夏的心思,那他們作為前線的主帥,還是要聽從朝廷的安排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