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西北危機(1 / 1)

這一場大漢和西域諸國之間的戰爭,結果不言而喻,大漢現在兵峰正盛,武器裝備上更是遙遙領先。

西域諸國用什麼和大漢打啊?

結果就是西域十六國的十萬大軍,被李廣利五萬大軍按在地上摩擦。

李廣利並不滿足現在的成果,他也沒有和西域十六國提出交涉,讓他們將盔甲歸還。

這一點點小的勝利,自然還不足以讓李廣利在漢武帝麵前出風頭。

他知道漢武帝現在背負著壓力,朝廷許多高官都在彈劾自己。

所以李廣利需要立更大的功勞堵住這群人的嘴巴。

李廣利於是悍然帶著五萬大軍進入十六國內部開始作戰。

但城池攻堅戰注定和塞外戰爭不同,漢軍的優勢也喪失殆儘。

而且西北這一批漢軍其實是不擅長攻城戰和巷戰的,李廣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攻進了西域十六國的城池。

但卻損失慘重,進入城池內更是接連失敗。

李廣利已經汗流浹背了,不斷從西北增軍。

但是西北調過去的軍隊太多,西域十六國也開始反守為攻,開始打進了大漢的本土。

戰爭局麵一下開始變得不可控起來。

西北城鎮受到攻擊,百姓們怨聲載道,消息很快就傳入了長安。

……

長安。

今日的大朝會,所有人臉色都無比陰沉。

前幾日李廣利大勝西域軍隊的消息傳回來,漢武帝開了一場朝會,那個時候漢武帝彆提多麼意氣風發。

當時漢武帝問百官說他當日之決定有錯乎?

百官不敢回答,李廣利在西域打了勝仗,那就說明漢武帝當初堅持討伐西域的決策沒有錯。

可今日漢武帝來到麒麟殿的時候,臉色彆提多麼陰沉。

他看著百官,沉聲道:“西域局麵失控,十六國聯合軍隊攻入西北城鎮,諸卿有何對策?”

百官緘默,這個時候誰也不敢出來逞能。

即便他們心中有想法,也不敢出麵勸說漢武帝。

漢武帝見百官沉默,心中怒氣更甚,問道:“朕在問你們話!”

“啞巴啦?”

“主父偃!你說。”

主父偃抱拳出列道:“陛下乾綱獨斷,定有應對之策,臣不敢亂說。”

漢武帝冷冷的盯著主父偃,道:“朕在問你!”

主父偃沉思片刻,開口道:“陛下,是否可以議和?”

當初李廣利在塞外打了勝仗之後,主父偃就建議過議和,讓西域十六國將盔甲還回來,事情就這麼解決了。

不過即便當初議和了,依舊對大漢的聲譽產生重大影響。

但漢武帝沒同意。

其實主父偃他們都很不理解這次戰爭的戰略意義在什麼地方。

於經濟上沒有任何好處,政治上也沒有任何利益可言,完完全全就是因為漢武帝的一腔怒火,才做出了如此不理智的決策。

這真非一個政治家該有的涵養。

伱君主的一腔怒氣無處發泄,就讓西北數萬士卒去戰場,實在太肆意妄為了,而且那些士卒也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戰。

或許前麵他們還有力量攻打西域十六國,可隨著戰爭持續深入,他們將會越來越迷茫。

那個時候大漢的軍隊戰鬥力將會直線下降,這一場戰爭就會進入僵持階段。

大漢的經濟負擔會越來越重,大部分的經濟要全部供給到西北軍中,這無疑對大漢的傷害更大。

所以主父偃才建議議和,當然這種議和不是說明大漢戰敗了的意思。

但漢武帝聽在耳中,仿佛感受到莫大的屈辱,道:“議和?”

“自從我漢廷滅了匈奴之後,就沒有議和這兩個字!”

主父偃想了想,道:“臣認為,是否需要找太子殿下商討?”

“太子殿下足智多謀,或許能想出個萬全之策。”

漢武帝怒道:“當初沒有太子,我大漢在北疆就贏不了了嗎?”

主父偃脫口道:“可滅掉匈奴還是因為太子殿下發明的震天雷啊。”

“而且大漢能有今時今日……”

話說到一半,主父偃不敢再說了。

大漢能有今時今日的樣子,還不都是因為皇太子?

若不是他哪有這麼多錢去支撐李廣利在西北亂來?

在此前大漢對匈奴開啟的幾場戰爭,將大漢的財力已經打到空虛,整個長安百姓已經叫苦不迭。

每一場戰爭都是舉全國之力在支撐著。

那個時候百姓對你漢武帝什麼態度,現在對你什麼態度,你心裡沒數麼?

表麵上看皇太子做的事不算多,但哪一件事不是潤物細無聲的在悄然改變大漢的格局啊?

知曉你們父子之間或有一些矛盾存在,但捫心自問,要不是衛寧的存在,大漢能有今時今日之地位,你能去泰山封禪嗎?

漢武帝表情陰冷,看著主父偃,道:“繼續說,你話還沒說完。”

主父偃搖頭道:“臣不敢,臣老矣,頭腦已經不靈活了,請求告老。”

漢武帝怒道:“他桑弘羊請求告老,你也請求告老,如此來威脅朕?”

“好!朕準了你!還有誰要辭官,都站出來,一起說清楚!”

“今天若是不辭,以後若敢隨意辭官,就莫怪朕不客氣了!”

董仲舒想了想,出列道:“陛下……”

“準!”

“還有誰?”

漢武帝站起身,盯著百官。

李沮想出列,但他被公孫賀給阻止了。

霍光也有這個意思,依舊被公孫賀給阻止了。

這一場朝會注定商討不出來什麼結果,李廣利在西北還要繼續打,大漢還要源源不斷給他錢財和糧食。

什麼時候結束這場戰爭,完全看漢武帝的心情。

朝會結束後,李沮和霍光紛紛不解的看著公孫賀,問道:“為何不讓我們一同辭官?”

公孫賀語重心長的道:“每一個人的辭官,都是在將太子推向水深火熱之中。”

“陛下會覺得朝廷現在所有的人,都是太子的人,那麼他會更忌憚太子。”

“不管有沒有這層考慮,但你們都不能再上去添亂了。”

霍光和李沮這才恍然大悟,衛青致仕後,公孫賀就成了衛家在官場的代表,他能看準這一層,足以說明公孫賀不簡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