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朱元璋決意興兵滅倭
“啟稟陛下,這鳥銃不論是威力,還是射程,都比舊式火銃強好幾倍不止,就是打造槍管有些費時費力。”
“至於狼筅,因為取材方便,安裝在枝丫上的鐵齒也容易鍛造,造起來倒不怎麼費事。”
李博遠一五一十回答道。
隨即,李博遠還特意盛讚狼筅:
“經過士卒實戰演練,都說此物對付刀兵銳利的敵人有奇效!”
“臣以為,此物應該儘快配備給沿海士卒,以備倭患!”
朱元璋得知林澈給出的兩樣新式武器。
都是能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實用之物,頓時龍顏大悅:
“很好,李愛卿,你督造鳥銃、狼筅有功,朕要重重賞你!”
“不過,僅僅是將新式武器,配備給沿海士卒還遠遠不夠。”
“朕決定遠征倭國,直搗其巢穴,一勞永逸的解決倭寇之患!”
之前,在詔獄密室內,被林澈罵做趙構。
這事到現在都還沒忘。
倒不是記恨林澈,而是憎恨那些不通教化,不識大明仁義的倭寇!
既然平和外交手段,無法讓倭奴收斂犯邊行徑。
那朱元璋隻能如林澈所說,用刀兵跟這些聽不懂人話的家夥講道理了!
“陛下,倭國乃身處波濤洶湧的大海之中,貿然興兵攻打,怕對我大明不利啊!”
“何況,陛下即將派大軍北伐,再興兵攻倭,這兵力、糧餉也…”
“臣等請陛下三思!”
“臣以為北伐才是我大明重中之重,切不可為此分心啊!”
“…”
朱元璋的話一出,朝臣們都傻了眼。
怎麼沒頭沒腦的,突然就要遠征倭國了?
這時,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掃了一眼,麵露茫然之色。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兼義子,深得朱元璋的器重,雖然他也有些不明白,為什麼大明即將北伐之際,還要跨海剿滅倭國。
不過,出於對朱元璋的絕對信任和忠心,李文忠還是義無反顧的站出來表示支持。
“倭國狼子野心,常派倭寇侵犯我大名疆土、海防,殘害我大明百姓。”
“陛下要發兵攻打,又怎會是無故呢?”
湯和也適時站了出來,支持李文忠道:
“曹國公說的沒錯,如今我大明沿海之地,處處都有倭寇侵犯。”
“我大明向倭國,已然多次申飭此事。”
“可那倭國竟沒有半點反應,倭寇依然我行我素!”
“此等輕視我大明國格之舉,若是不發兵討伐,我大明顏麵何存?”
李文忠和湯和都是大明重臣,深的朱元璋的信任,而且一向都是無條件支持陛下。
湯和還一度督軍閩浙,打擊沿海騷擾的倭寇。
他了解倭寇之患,不知多少百姓,慘遭倭寇的毒手。
為了防備倭寇,又不知道靡費了多少錢銀。
要不趁著,大明國勢正盛的時候,發兵將倭國蕩平。
以後再想收拾倭寇,那可就費勁多了。
“李文忠!湯和!”
“看來陛下突然要遠征倭國,原來都是你們從中挑唆的!”
“你等奸逆,為了成為青史留名的開疆功臣,竟然要我大明將士去白白送死!”
突然,胡惟庸的親信禦史大夫陳寧,站了出來,直呼兩位國公的大名。
還順便給他們,扣上一頂挑唆皇上、妄動刀兵的罪名。
有了帶頭的,其他或是憂心國事。
或是純粹想渾水摸魚的大臣。
紛紛攻訐起了李文忠和湯和。
“難道你們忘了,當年偽元忽必烈時代,鯨吞天下,疆土廣袤無垠,兵鋒何其之盛。”
“結果,兩次遠征倭國,一次糧儘而退,一次遭遇倭國護國神風,直接全軍覆沒!數萬橫行天下的蒙古鐵騎,直接全都喂了魚蝦,以至於偽元再也不敢攻打倭國!”
“如今因為些許賊寇在海防鬨事,你等就唆使陛下,舉大軍越海進攻倭國,你們明知道我大明當前第一國策乃是北伐,剿滅北元,鞏固國家社稷,卻一意這麼做,你們到底安的什麼心!”
督察院的禦史們跟著連番轟炸。
直接將李文忠和湯和噴成了禍國殃民的大奸大惡之人。
兩人既不反駁,也不阻止這些禦史們的攻擊。
他們都了解陛下做出如此決定的決心,被罵的越慘越憋屈。
就越能夠提高自身,在陛下心目中的分量。
“夠了!”
朱元璋一拍龍椅,冷冷打斷了眾人對李文忠和湯和的批判。
虎目一掃,他的目光鎖定了,剛才罵的最凶的禦史大夫陳寧。
“陳寧,你既然如此言之鑿鑿的,說遠征倭奴對大明百害而無一利。”
“那你可知,僅僅這幾年,倭寇侵擾我大明海防多少次嗎?”
陳寧聽到這話,臉色瞬間變得有些僵硬。
他今天受胡惟庸的安排,主動站出來的主要目的。
是為了將午門大街刺殺案定性成逆案。
好方便後續陷害林澈。
失敗之後,聽到李文忠和湯和非但不阻止皇上征討倭國。
反而對陛下的這種做法大加推崇。
作為禦史的陳寧,自然不會放過這種大刷名望的機會。
他雖然對倭寇之事了解甚少。
可架不住他噴人和扣帽子經驗豐富,很快就獲得了一眾大臣讚許的目光。
然而。
沒等他高興幾秒鐘,卻被朱元璋給盯上了。
麵對這個超出他認知的問題。
陳寧急的滿頭大汗,想隨便說個數字糊弄過去。
但在接觸道朱元璋冷漠至極的目光後,還是打消了這個作死的念頭。
就在陳寧左右為難的時候。
一直被禦史們攻擊,而沉默不語的中山候湯和卻站出來幫陳寧解了圍。
“啟稟陛下,截止前日為止,倭寇今年入侵我大明三百九十一次。”
“被襲擊因此而傷亡的大明百姓接近三千人,損失財物無數!”
湯和的數據,使得眾臣一片嘩然。
朱元璋卻沒有給他們驚詫的時間。
他掃視了一圈,因為各種原因反對征討倭國的朝臣,痛心疾首說道:
“這些倭寇來我大明劫掠,單個隊伍人數雖然不多,但他們隊伍的總數卻不少,能夠同時侵擾我大明沿海各地!”
“這些年,不知多少百姓,命喪於倭寇刀下!”
“這些還不足以讓朕發兵滅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