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
李世民越想越覺得可惜,以至於他都想對小兒子說教一番。
看出他想法的長孫皇後頗為無奈:“雉奴才出生沒有多久,即使二郎想要教導也無法進行。況且,如今已得知未來發展,二郎所擔憂之事也不可能再發生。”
李世民自然知曉長孫皇後說的很有道理,可是天幕裡顯現的景象也著實讓人生氣:“我明白觀音婢你提的情況。但是,我也感到非常的心痛啊!”
那麼繁盛的大唐啊,不是彆的。明明有希望傳延幾百年上千年,結果就突然戛然而止。
真是可惜啊!
他都能夠想到,若是依照著那般的情況發展下去,說不得後世提起大唐會更加的自豪,而不是神色、語氣、談論中都帶著歎息,無奈,和悵惘。
也說不定他在天幕裡看到的世界就是大唐延續下去的情景,後麵也沒有其他的朝代,不會發生什麼該死的靖康恥、割地賠款、被入侵、百姓被殺害等等現象。
當然,李世民也不想遷怒會發生宋朝那些事來源於李隆基如果沒有發生安史之亂的可能性。
但是他的大唐啊!萬國來朝的大唐啊!
長孫皇後感受到李世民身上散發出的抑鬱情緒,不由伸手抱住他進行安撫。
李世民伸手回報抱著她,按捺著內心的衝動,聲音有些沙啞:“我要不還是把雉奴揍一頓好了。”
長孫皇後聞言鬆開手,不去看他。
李世民心知對方生氣了,不由得摸摸鼻子:“我就是隨便一提。”
“陛下這隨便一提代價可真大啊!”長孫皇後不想聽李世民的幼稚言論。
揍雉奴?虧他說的出來。
李世民心中頗為無奈,他詢問長孫皇後對天幕所提信息的感想:“觀音婢,難道你不覺得可惜嗎?”
“大唐會變成天幕中的情景,我也在意。可不能因為在意,就隨意的遷怒於人。”長孫皇後清楚李世民非常明白這個道理,也清楚他就是對未來的發展變化感到耿耿於懷,“我想二郎比誰都更在意大唐,可是,你在揍了雉奴之後又能做什麼?會有那樣的發展,也不是雉奴的過錯。”
“但李隆基是雉奴的後代。”李世民指著這一緣由。
長孫皇後對此隻感到強詞奪理,她讓李世民記清現在李治的年齡:“如果你還清楚雉奴如今的情況。”
“我當然知道。”李世民並不傻,怎麼可能會不知道。
“所以,知道這點的你要計較什麼?”長孫皇後微笑著注視李世民,“若是真想計較你可以等雉奴的後代出生以後再去計較。”
“……”李世民的嘴角不由抽搐,“到那時我早就死了。”
“你也知道這點。”長孫皇後抬眼望向李世民,心情儘在不言中。
李世民感到無比鬱悶,“看來隻能等雉奴長大讓他自己去教育了。”
可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或許是感受到李世民的心情,處於平行世界的李治將李旦叫過來。
李旦心裡有些忐忑,不知道見了李治要說什麼。卻也清楚李治為何要將他給叫過來,無非是天幕中的情景。
雖然,在看見天幕裡所展現的大唐他心裡也高興,可那個高興還沒有持續多久就被打破了。各種各樣的事情都纏繞在一起,兒子的所作所為令他都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麼。
至於懷疑李隆基會不會不是他的兒子,李旦是沒有想過的。天幕裡一些景象提醒過,日後他會是繼承皇位的人。那麼唐玄宗,也定是他的後代。
後代做的好,他自然覺得沒有辜負李治的教導。結果,就出了這些個問題。
還不是什麼好問題,大唐盛世就那
麼結束了。
果不其然,隨著他到達李治麵前,就被問道:“天幕看了嗎?”
李旦自是如實的回答了,畢竟現在誰不可能不看天幕。
無論是當做閒聊打發時間,還是從了解信息來講,都是不可錯過的節目。
甚至有些人專門利用此來獲取皇家的一些秘史爆料,用以融入相關的圈子。
想到這個,李旦也對李治不阻止天下人觀看天幕的行為不懂。
李治沒有去管他的想法,在得知他的答案後,微點頭:“那有什麼感想呢?”
有什麼感想?莫名間,李旦覺得李治是在詢問有關於李隆基的事情。
他小心謹慎的說道:“如若隆基生下,兒臣定會好好教導。”
“就這樣?”李治的語氣也說不出來究竟是滿意還是不滿意。
李旦也有些琢磨不出來,隻能繼續道:“父皇要是生氣天幕中的情景,兒臣可代之。”
意思就是代替李隆基挨打,認為這應該可以讓李治消氣。日後李隆基出生,他再打回來。
隻不過是時間長遠的問題,其餘皆無礙。
李治又如何沒有聽出來隱藏的意思,他皺眉看向李旦。
被看的人心裡麵有點不自在,不禁內心猜測:難道是說錯了嗎?父皇不是這個意思?
可若不是這個意思,那把他叫來是為了什麼?
李旦覺得李治多少應該還是有點那意思,便平靜心情表示:“父皇動怒若是不消減情緒變化,對身體不好。”
這應該算是他在天幕裡看到的些許信息,也有意讓李治活的長久點。他可還沒有忘記,在李治死亡後由他母後掌握了朝政。但凡李治沒有那麼早死,他母後也不可能成為女帝。
李治聞言神色未明的注視著他,似乎是要將他內裡的想法看清。李旦被看的心裡有點忐忑,佯裝鎮定。最後直接被李治揮揮手給趕走了。
李旦有點不解,但也沒有多問什麼,就對著李治告辭離開了。
看著他離開的背影,李治不由得歎了口氣,伸手捏了捏眉頭。
武媚娘從裡麵出來,看見他的動作,神色微皺:“又覺得頭疼嗎?”
“沒事。”李治擺擺手,讓武媚娘不要擔心。
武媚娘聽著這話,想起天幕裡提到的信息,可以算作老毛病。
隻是,她又想到天幕裡似乎有提過可以治療的方法。雖然當時說的是始皇帝,但李治的情況沒有比始皇帝的嚴重,那也是能治療成功的。
唯一可惜的是,沒有辦法得到相關的藥物,如今也隻能依靠太醫進行治療。
李治感受到他的關心,伸手拍拍她的手背,轉而問起她的想法:“天幕裡的那些事,媚娘你怎麼看?”
武媚娘自是有很多的看法,無論是畫麵裡她登基成為女皇的情景,還是開元盛世的景象,亦或者是後麵安史之亂,及前麵時的那些事。讓她心情激動卻又覺得生氣,安史之亂、僅僅是這點就足以讓她動怒,更不用說後麵那些朝代發生的事。
但有些想法可以說出來,有些想法卻不能說出來。她指著天幕裡的一些措施表示當前的大唐可以使用,不管是選拔人才,還是保衛大唐的江山,都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關於這點李治也有相應的想法,他笑著對武媚娘說道:“媚娘果然跟我是心有靈犀。”
武媚娘低頭笑笑,斂住眼中的思緒。
相比之下,處於695年的武則天卻是絲毫不掩飾心中的野心。
她讓李旦將李隆基送到麵前,李旦聞言頓時明白為何會發生如此的事。天幕裡的情景他也有看見,三子日後成為唐玄宗,為大唐帶來開元盛世。
而勸說武則天歸還江山給李唐的大
臣通過此景也是明白結果如何,都高呼武則天聖明。
倒是對皇位有野心的一些人見繼承皇位的人竟然是李旦、李隆基,心裡麵就有些不服氣了。尤其是在景象中顯現出來安史之亂以及大唐後麵衰落的畫麵,便覺得與其將江山歸還給李唐還不如交給他們。
武則天怎麼可能會聽那種言論,而且大唐衰落前的情景她還是沒有忽略的。至少李隆基確實是個合格的皇帝,為大唐帶來繁榮。隻要將他後期的毛病給糾正了,那就沒問題。要如何解決此事,武則天自有想法。
於是,在李隆基來到武則天麵前後,武則天目光瞥向李旦。雖然她沒有說話,但李旦還是在心中思索到一些可行行為。問武則天要處罰李隆基嗎?
畢竟,如果不是李隆基後期昏庸,怎麼能造成天幕裡的局麵?
即使此時還沒有發生過那樣的情況,但是同一個人,那麼不好好管教還是有極大的可能性再次發生。
李隆基也心知是什麼意思,他任武則天和李旦繼續說著。
哪怕後麵武則天問起他有關天幕、有關大唐的事情,也保持著原有的態度。
對於此種狀況,武則天麵色平靜,以至於讓人無法看出她的想法和心情。
李旦的內心也忍不住浮現出層層忐忑,考慮接下來如何應對。
他猜測這應該和天幕後麵的景象有關,事實上,李隆基晚期的確過於糊塗,隻要是提前避免掉那糊塗,所謂的安史之亂就應該不會發生了。
武則天看著他的神色變化,心底卻已有打算。該留後手的還是留後手,比如立下聖旨在到達天幕的年齡段,就可以退位換個繼位者了。
與武則天這邊的做法不同,宋朝的趙匡胤在瞧見天幕中顯示的趙光義繼位的情景,以及他後代所發生的靖康恥、戰爭勝利還賠款、所謂的雪鄉二聖等等事跡,直接將趙光義的爵位貶了,讓他都沒有辦法得到繼位的機會。
雖然看起來有點“殘忍”,但趙匡胤覺得沒有殺了他,也算是手軟了。至少從開端就阻止了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不過,想著為何會如此,應該與重文抑武的政策多少有關係。
但他也沒有想著徹底讓武不如文,後麵就變成那樣了?當然,經濟發展的的確繁榮,可也不能不管彆的吧!
旋即,趙匡胤又慶幸天幕提前將這些內容透露出來了,如果等他死了再透露出來,那也未免太遲了。
現在,他還能趁著機會去糾正。若是……腦海裡再次浮現出所謂的二聖情景,真是要氣死了。
於是,大臣們連夜接到趙匡胤的命令,在他死之前一定要把燕雲十六州給拿回來。
對於趙匡胤的命令,武將們自是接受。畢竟,他們在看到天幕裡的畫麵也氣的要死,才多久大宋就變成那個樣子。
彈幕裡的那些話也讓人氣血上湧,便宜自家人也不能便宜那些敵人。
也不對,自家人也不能隨便便宜,誰曉得大宋會被便宜成什麼樣子。
贏了還割讓賠償金,真的是腦子有問題。
和他們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明太.祖朱元璋,本就知曉此事的他再看到天幕裡的畫麵那股狠勁更是上來了。
更不用說,在朱玧文削藩逼死叔叔,朱棣靖難登基以及叫門天子朱祁鎮,大清入關各種各樣的場景,使得氣氛有種風雨欲來的感覺。
先不提老四登基的問題,標兒、雄英早逝這就得儘快解決。但想起太醫的各種診治都沒有提出來如何的問題,朱元璋心裡就有點陰謀論了。
不過,他這想法還是很快的就被所謂的“叫門天子”給氣的心肝疼,怎麼會有那樣的後代啊。
居然還能心安理得的繼續當皇帝,二次登基的情景著實太刺激人了。
以至於
朱棣又被朱元璋給叫進宮裡了,收到旨意的朱棣也是無奈又生氣,於是朱高熾又被遷怒了。
朱高煦頓時幸災樂禍了,瞧見他表情的朱棣頓時朝著他屁股踢了兩腳,然後就走了。
徒留下朱高煦對著朱高熾冷嘲熱諷,說他有個好孫子。
朱高熾也沒有在意,畢竟朱祁鎮的行為的確是讓人腦子疼。好在還有另一個好孫子,將大明給挽救回來了。可是,在那後麵的景象,還是讓人很憂愁啊。
曆史上就真沒有見過那種事,而且日後還不能隨便的處置。雖然朱祁鎮這個孫子不是好孫子,可他的兒子朱見深還是不錯的。
但最後大明還是亡了,亡在了那群關外人手中。
朱元璋也正與朱棣以及其他被叫進宮裡的武將說著此事,著重解決那些日後會造成大明那樣局麵的罪魁禍首。
意料之中的,就提起了朱祁鎮。朱棣頓時打起精神,表明日後會讓世子好好教導的。
結果這話剛出口,就被朱元璋給噴了一頓:“老四,你是認為日後會繼承皇位的人是你,還是覺得老子沒看到天幕上標注的十月皇帝?才當了十個月皇帝,後麵啥情況你不明白嗎?”
朱棣自然是有看見,還看見了他五征漠北的情景。會有那樣的情況全靠世子在後麵撐著,否則他也不能放心的出征。
說到底,還是要減肥。想著朱高熾的身體狀況,朱棣心裡忍不住想到。
不過,眼下還是要好好的回答問題。他首先聲明有大哥在,他自是不會惦記那個位置,況且就算天幕上說了他成為皇帝,他也沒有隨便的治理大明。
朱元璋是信這話的,這些年裡他也能看出來朱棣對朱標的尊敬,還有一點在位出征五次就足以看出來,讓他在意的還是出征的問題。
除此之外,便是老四的確將大明治理的不錯,天幕都說是永樂盛世。
於是,朱元璋放話未來繼位的皇帝裡不能有個叫“朱祁鎮”的,無論會不會有那樣的場麵,反正在所有人的心中,朱祁鎮是被排除了當皇帝的可能性。
叫門天子,土木堡戰神,大明真的丟不起那個臉。
想他大明鐵骨錚錚,出現這樣的後代,真是絕了。
同樣覺得絕了的還有清朝的那些人,作為皇子阿哥真沒想到會親眼看到大清如何滅亡的場麵,但更讓他們不知道怎麼說的便是彈幕裡提到的慈禧,有種像被挖了祖墳的荒繆感。
總之一夥人看完幾個視頻以後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來表達心情了。
特彆是那些視頻裡麵重複的場景,雖然畫麵不同,但內容是相同的,更是讓胤礽等人把目光移向胤禛。
畢竟,從某個角度來講,這也算是胤禛的後代了。那麼他就得承受點代價,不然說不過去。
胤禛心裡清楚這完全是借題發揮,但又知道天幕的景象讓人心裡的確是難受。先不提前麵那些朝代的場景,就自康熙朝後麵的內容,有些就非常適合反省。
以及後世展現出來的那些內容也有學習的價值,不能因為情緒的緣故就忽略了它們的存在。
更需要的是閉關鎖國,胤禛真的不知道說什麼了。彈幕裡透露的弘曆繼位把他的政策給改了,徹底斷絕了與外麵接觸的可能性,從而造成後麵被敵人打進來的局麵。
腦海裡閃過相應的場景……胤禛內心十分惆悵。
以至於康熙叫他,都惆悵的不想開口。:,,.